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为了将教育重点重新拉回到课堂上,且杜绝超标超前的培训学习,于是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对校外的培训机构进行彻底的整治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良商家的肆意提价行为,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保护。
教育界高强的的整治使得校外培训机构一度进入了“寒冬”,其实教育机构的泛滥并非没有原因,追根溯源无非就是家长们的高需求。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成绩显然是说话的底气与前提。
学校会将孩子按照年龄划分为不同的年级,而这也在无形之中成了一条成绩上的起跑线。许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在同龄人中更加优秀,甚至追赶上高年级的孩子,所以就不单单满足于校内的课程,于是便把目光放在了校外的一些培训机构上。
读书才能有前途的认知并没有错,但是如何读书、该读哪些书却总有家长不明白。有的家长只是急于求成的希望自家孩子早日出人头地,于是便给孩子报很多的兴趣班,希望孩子多学点知识和技能,来日技多不压身。有的家长则是希望孩子学习更高年级的知识点,成为同龄人中的优秀人才。
正是因为把控了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培训机构便会传播孩子成绩不好的后果等消极内容,制造家长的焦虑,迫使他们不得不选择为孩子报兴趣班。而这种情况就会令家长和孩子处于一种被动消费的处境,从而最大程度上的推动了校外培训机构行业的迅速发展,也在无形中使该行业变得更追逐利益。
行业的逐渐利益至上化,这也是现在许多家长反对培训机构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创办培训机构的初心不再是教育孩子时,哄抬价格的行为就变得“合理了”。当所有人都意识到教育是一张可口的羹汤时,每个人都会想来分一杯,但是其目的就已经不单纯了。
只想挣钱的机构本质上不会认真的教育孩子,反而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给孩子报补习班通常是家长自己的决定,并不会询问孩子的意见。这种拔苗助长的培训方式往往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虽然年幼的孩子可塑性很高,但是过早的接受高等级的知识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
因此我国对教育机构的整治很有必要,良莠不齐的培训机构搅乱了整个行业的平衡。一味地招揽学生却不对学生负责,资本化取代了商家的责任心,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和培训水准却配不上机构昂贵的收费,加重了孩子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压力。
同时培训机构的高薪酬也招揽了大批的在岗教师加入,改变了在校老师的关注重点,对学校的秩序造成影响。而当此番培训机构的“大洗牌”后,很多人关注的是机构内的老师会不会面临着失业?如果不良机构关门后,将会有大量的机构教师失去自己的工作。
但是失业只是暂时的,毕竟教育的市场依然存在,会为供需双方提供交易的机会。但是整改后的培训机构可能会改变教育方式,由原先的一对多改为一对一。将老师的时间都花在一个孩子身上,教学效果会大幅度提高,但是这样的结果引起价格的上升也是说不准的。
总结
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本质上是想打压不良的风气,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是难免会有钻小空子的黑心商家或培训老师抓住此次机会哄抬价格。其实很多补习班、兴趣班都是非必要的,不用把金钱和时间浪费在这个上面。孩子的学习学校老师教的知识绰绰有余,再多的会徒增孩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