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女儿考倒数第一, 也没给报校外补课班, 北大教授的做法引深思

双减政策落地,学生的压力确实减轻不少,可是,家长的教育焦虑,还是没有缓解,甚至宁波有一位家长给教育局提议,应该禁止教师给子女补课。

想法很滑稽,自己教育能力不行,就想阻止别人,其实,很多家长会觉得,老师的自己比较占优势,事实却未必如此,老师的子女也未必是学霸。

北大教授文化水平是不是很高?他的女儿却考了班级倒数第一,然而,北大教授的做法,让人很意外,也值得我们深思。

女儿考倒数第一,也没给报校外补课班,北大教授的做法引深思

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学渣女儿上了热搜,自己小时候是学霸一枚,老婆也是北大毕业,没想到一年级的女儿,考了班级倒数第一。

教育女儿的过程,可谓是“火药味”十足,小时候没有进行过早期教育的干预,也就是0基础,在北大附小上小学时,丁教授发现,和其他同学差距非常大。

有的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竟然有几千个,相当于一名中学生的水平,十以内加减法,一分钟要做40道,只有自己的女儿没通过,老师无奈给出范围,总算勉强通过。

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尽管如此,也没想过给她报补课班,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接到办公室,他亲自辅导学习。

这段期间真的是“鸡飞狗跳”,开始还很有耐心,女儿比较小,坐不住板凳,学了一会儿就没耐心了,反抗的方式就是哭、闹,自己也变得很急躁,父女俩不断的争吵。

效果还是有的,成绩渐渐变好,可是,只要提到学习,女儿就很烦躁,有了厌学的情绪,甚至影响到了亲子关系,觉得只有学习好,爸爸才爱她,妈妈也说女儿不长个了。

原本制定好的寒假学习计划,也只好作罢,自己也开始反思,觉得培养兴趣要比提高成绩重要,之后改变了方式,女儿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阶段,渐渐学会了接受女儿的平庸,自己也想过让女儿,比自己还优秀,但事实已经告诉了他答案。

北大教授直言:接受女儿的平庸虽然有点难,结果还是比较好

北大教授直言,自己小时被称为“神童”,和女儿差不多的年纪,能认识很多字,女儿出生时,也想过要比自己还优秀。

不过,看到仅7岁的女儿,教育焦虑就如此严重,也许真不该勉强她,当把这一情况说给身边人听时,原来,不仅是自己有教育焦虑,大多数家长都有。

接受孩子的平庸的过程很难,总归结果是好的,女儿重新回到以前开朗的状态,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偶尔也会给他惊喜,自由成长的过程中,女儿的优势也渐渐凸显出来。

虽然没有给女儿报补课班,但并不是任由“野蛮生长”,平时也在仔细观察,这或许就是因材施教,顺其自然,也许结果没有想象的糟糕。

北大教授经历的这一切,让很多普通家长,觉得心里有一点平衡,北大教授的女儿,都是这般,自己似乎也不该如此焦虑,不过,家长想要效仿北大教授的做法,还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家长要清楚,接受孩子的平庸不是放任不管

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比别人差了一点,就焦躁不安,也跟风进行超前教育,忽略了潜在的危害,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明显弊大于利。

短时间内,效果很明显,随着时间推移,暴露的问题就越多,学生变得更加叛逆,听不进去家长的话,厌学逃课,甚至有了抑郁情绪,酿成不少悲剧。

影响了亲子关系,还耽误了学业,这样的代价是巨大的,家长不如学着接受孩子的平庸,但这并不代表放任不管。

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其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会觉得压力大,家长也不用太焦虑,成长需要时间,时间长了,或许才能看到成绩提升明显。

这样的成长,属于稳扎稳打,更加牢固,同时,还能让学生多一些优势,带来的好处更多,亲子关系更融洽,好处很多。

尤其是双减政策公布,家长不要太焦虑,冷静思考一下,调整一下教育的方式,不要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要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明白读书的意义,心中有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将来变得更优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