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申论只能靠天赋? NO, 申论也有套路

一些人说行测靠刷题,申论靠天赋。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申论考试也有很多套路,今天一起来摸清申论学习方法。

申论备考方法

1. 段落分析

在做题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对材料快速的浏览、然后分析,在里面画关键词、句,标这句话的意图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关于问题想到的知识点,都可以写上去,这里决定你的答题内容,平时多练习,练习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来进行,养成习惯,做完题就去看分析,提升理解材料的能力。

2. 答题逻辑

这一阶段主要学习逻辑,学习材料与答案之间的连接点,是怎么通过材料来答题的,看见题你的思考点在哪儿,一条一条分析问题,成绩提升了很多。

3.答题内容

多读多背多看。平时看半月谈的素材宝典,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关注当地主流媒体,看得多了,脑子里就有东西,做题的时候就能用上;

先做小题,做过之后跟答案对比,看哪里写得不好,然后再一点一点抠细节,找出漏掉的点,跟答案对比,总结经验,做笔记。对于大作文,不需要你练太多,可以列个结构,开头结尾写一下,中间的每个论点、和要用到的事例写一下,练完做做笔记。

申论的题型分析

1.归纳概括题

只有精准的概括出材料的核心观点,才能把握住出题者的意图,从混乱的材料里理清逻辑,为后面的综合分析题、对策题、公文体、大作文奠定基础,至少能让你紧紧围绕材料本质来答题,不至于跑题。同时,在做概括题过程中形成的概括能力和概括语言的规范化表达方式也是申论答题语言的必备要素。

2.提出对策题

(1) 寻找材料直接对策

所谓的材料直接对策就是能够从材料中直接找到的对策,这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方式,主要给大家介绍三种寻找材料中直接对策的方法:

标志性词汇。应、应该、需要、必须、建议、提议、对策、务必、可以、方案……等。但凡材料中出现类似的词汇时,这些词周围80%都是我们要寻找的直接对策。

领导学者讲话、政策文件内容、法律法规条例。这些材料经常也会出现一些权威观点对策。

某国某地做法。在材料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其他国家的优秀做法,这时,我们也可以去重点看一下,挑选其中符合国家基本政策和条件的对策,进行选取和书写。

(2)原因问题推对策

首先我们就可以通过原因或材料中的问题推出对策,从而寻找答案要点。比如:青少年阅读水平低的主要问题是阅读时间少。那么此时就可以推出,增加阅读时间,给青少年减负的对策了。再如:A市市民出行难的原因之一是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那么推出的相关对策就是合理设置公交站点,规划城市路线。

(3)经验教训推对策

比如说:苹果公司的逐渐壮大和全球热衷。从中推出的启示就是,公司的发展,应该注重创新和坚持自己的工作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发展。

(4) 自创对策

虽然前面说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有时会出现不够字数,或者材料中的要点不是很多,这时,我们就可以应用自创对策了。

思想方面。我们可以去从人的思想入手去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宣传手段提高思想意识,也可以通过教育去引导民众的相关意识和价值观。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培训去提高民众的某方面认识。

管理手段。有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行政监督的手段去在管理上严格控制出现的问题;当然,也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用一些绩效和工资、升职等利益方式去管控现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奖惩的解决问题。

制度层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去规避问题。比如说可以完善规章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甚至是建立一种长效机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出对策。

技术部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完善技术层面,去转型升级相关度技术手段,从而改变现有的社会或企业问题,进而去做到更好的答题。

3.综合分析题

从这几年考试可以发现,综合分析题基本以谈理解的这一类为主,主要问法就是“请你谈谈对(一句话、一个词)的理解”。

综合分析并非考生所想,是“高冷”、“神秘”的。它重点考察的是考生对于政策文件以及社会现象、周边事例的理解和感悟、分析的能力,也是一名合格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之一。我们可以把它与生活相联系来理解:平日与朋友交谈讨论“近日如何”的话题,我们一般回答时,会说:“最近还不错”或者“最近不大好”,先回答问题的本身。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如果继续与他人交谈,就会深入该话题,比如会阐述下最近怎么过得好,讲一些自己的经历,亦或是最近怎么过得不好,谈一些自己遇到的事情,以此来深入说明我们自己的近期状态。在谈论完这些之后,我们都习惯于自我总结来结束此次谈话,比如会说,准备下一步干什么。

实质我们说话的逻辑就是综合分析作答的逻辑——综合+分析+再综合。先直接回答问题本身,然后要对回答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进行总结来完成整个作答。

申论学习,还是要摸清套路和方法,这样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最后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