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也迎来了许多关于教育方面的改革,比如最新出台的延时服务,就引来了家长和社会各界层人士的热议。
我们都知道,事情具有两面性,所谓延时服务,真的就完全有利无弊吗?答案并不是这样,延时服务也会给老师、学生和家长带来不同的问题,尤其对教师产生了很大影响。
延长中小学生在校时间,或将引发新的“隐患”
教师的工作压力变大,工作积极性下降
延长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说明老师在学校的工作时长将会延长,老师每天工作的时间大约为11个小时。也就是说,教师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几乎全部的时间都要在学校中度过,教师完全失去了个人时间,长此以往,很容易使教师产生一种焦虑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其实教师这份工作向来都不是特别容易,不仅仅要上好自己的课,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写相关教案,当学生有问题时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还要完成学校领导交代的各种繁杂琐碎的任务,更要与家长做好沟通。所以教师的工作内容非常繁重,对于老师的精力也是一种考验。
老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教书育人一直是他们的天职,其工作表现也在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部出台的延时服务,对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不可抗拒性,如果有任何一位教师站出来反对或质疑,那么就会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满,所以也会有教师将这种情绪发泄到自己的学生身上。
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待教师,他们也并非圣人,如此大的工作强度也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就算给教师相应的薪资报酬,但过度劳累也会使教师产生疲惫心理,教学质量恐怕也难以得到保障,延时服务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
报考教师的人数可能会下降
延迟服务的实施可能会影响未来师范生的就业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教师行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行业有完善的福利制度,以及拥有寒暑假。
而延时服务的出台,代表着教师的工作时长会增加,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也成为了教师的主要任务,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会产生排斥心理,一些学生也不想成为教师。
“延迟服务”和“双减政策”,二者是否相互矛盾?
现在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学习成绩也逐渐成为衡量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准,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教育部也出台了“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让孩子快乐的学习。而延时服务的出现,明显与双减政策的初衷发生了冲突,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被延长,也就相当于只有吃饭和睡觉在家里,大多数的时间都要在学校里度过,很少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与双减政策有些冲突。
教育部曾经规定过学生的学习时间一般在八个小时左右,而延时服务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时间要达到十个小时以上,这也与之前的政策发生了冲突。如此超负荷的学习,是否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厌恶,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双减政策原本是想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拥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延时服务的实施,则是让孩子又重新回到校园里,埋头于课本当中。
对于学生而言,该如何应对相关政策变革?
教育部出台的任何一项政策,本质意义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毕竟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向都是以人为本,教育部也会进行相关的试点工作,最终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政策的调节,而对于学而言,应该如何应对相关政策的变革?
首先,同学们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要轻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打乱,无论如何,优异的学习成绩尤为关键,同学们要秉持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树立稳定的心态,积极调节自己。
另外,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地走出校园,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发现真理。
同学们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尽量在晚上早点休息,第二天按时起床,确保第二天的听课质量。
总而言之,延时服务其本质的目的,是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它的初衷是好的,而这一政策能否长时间实施,还是一个有待考虑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正常现象,希望所有学生能尽早适应这一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