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好有坏,就好比现在的网络,网上所宣传的价值观,世界观等,都来源于个人和谋利机构,难免参差不齐。一本好书能增涨人的见识,提高素养,增加智慧,一本坏书却能将人们引到险境,甚至误入歧途。
当你读过投资方面的书籍时,你会感到自己的生活又充满了希望,觉得书中的方法可以改变自己的现状。当你阅读过哲学方面的书籍时,会觉得生活工作中的所有烦恼变得简单,变得无所谓。当你读过教科书方面的书籍时,你会发现曾经的自己竟然能撑握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
书籍是人们传承经验的工具,每一次阅读都是对前人生活的体会。这些都是让读者产生好高骛远感觉的原因。
可能会觉得现在能静下心来看书的人不会那么多吧,高中时期有个朋友,经常会去用一些我高中时候不会看的书里的一些论点来如此云云的引用,甚至一些高谈阔论也是借鉴了很多所谓的“书籍内容”,在我看来这样无非就是把书里的内容拷贝下来,假装的清高,和与众不同,真正的好高骛远是思想层面的,是你的思想和书中作者共鸣的时候,什么年纪读什么样的书还是很重要,小学的时候我爸给我买了《马克吐温小说集》我看不懂,上了初中慢慢能觉得有趣,然后每次读才能感觉到不同,后面高中高一读了一下王小波的很多作品,还是读不懂,包括《1984》《美丽新世界》《我们》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解我现在都没有完全能去理解,说实在的多读书是长见识,但是也是一个思想博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