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全国各地的家长们陆陆续续都已经感受到了这次来真格的“减负”影响了,毫无疑问,这次几乎是一刀切的“减负”力度之强是空前的,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寒暑假禁止补课。
按照以往的情况,寒暑假是学生为新学期蓄力的,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的关键时刻。而如今,假期全员不再补课无疑将弯道超车的任务交到了自律的学生的手中,可想而知,开学后必将是一片新的局面。
虽然,“双减”从“时间”和“内容”上对教育机构进行了非常大的规范和约束——例如“双减”明确规定了学科类培训班是禁止在周末、节假日以及寒暑假进行的,但并未禁止机构日常(周一到周五)的开班。至于“内容”上则主要是针对“超前超纲”问题的。
这也给培训机构带来了曙光,周一至周五学生的时间虽短,但是利用好了也是能弯道超车的,并且,这有可能形成新的学习模式。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还是要从以下方面说起。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家长与学生经常说要补习,那到底什么样的学生需要补习呢?
首先是两个极端的学生需要补课,第一类是学习比较好的。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学习好的学生还需要补课?
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通常会在班级甚至学校都名列前茅,但从整个区域或者整个市来看并不一定能排到前面,而本学校长期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习惯本校的“套路”,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来讲是有限的。
而适当接触一些校外的老师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从不同方面增长见识,并且不同教师的知识积累不同,对于一些弱项的学生不妨换一种学习环境,可能会有所突破。
第二类是学习靠尾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普遍特征是对于学习有着独有的排斥,时间久了之后想跟也跟不上了,老师讲的东西听得是一头浆糊,恶性循环,造成了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类学生急需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校老师都是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基本不会停下来把以前的知识再讲一遍,靠自学又不知道从何学起,这时候就需要课外辅导的存在了。
哪些学生最不适合补习
有适合就有不适合,处于中间段的学生是最不适合补习的,这就是所谓的中等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普遍特征就是要么偏科严重,要么整体稀松。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很简单,大多是学生主观因素造成,很多学生很聪明,但是比较懒,遇到语文、英语之类的学科就开始头疼,时间长了偏科就此形成。
还有一种整体稀松,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是有兴趣的,但是碍于个人原因(或懒散或主观能动性不足)。这部分学生需要的是家长及老师的“关怀”,以及个人主观能动性改变,而补习班中松散的环境,没有人约束的教学风格,很容易造成学生及家长的钱、知识两亏,并不能快速产生效果。
周一到周五的补习很可能会形成新的补习模式
只能在周一到周五进行补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具备这几个特点。第一是需要学生牺牲自己的个人时间,虽然规定了必须在8点半或9点前结束,但这放学后的几个小时里,想要再继续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自律性不好,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很难做到。
这就将一些中等学生及不想再中考或高考中取得成绩的较差学生们来讲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鸿沟,而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将自己成绩稳步提升的理想阶段,课后几个小时的时间,完全可以满足,并且对于白天新内容的巩固也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所以在9月1日开学后,很可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是忙着补课和学习,这和以前中等生及差等生占据补课大军的场面形成了反面的对比。一种新的学习+补课的方式可能会就此形成。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校内学习一定是“正餐”,校外的那些辅导、补习也包括我们自己通过教辅、视频自学甚至也包括父母或者是亲朋好友的辅导更多的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的“加餐”, 对于学霸来讲,两餐搭配事半功倍,对于一般学生及基础较差学生来讲,两餐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
如果大家想要加餐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盲目加餐必然会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家长们要慎重选择,各位网友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