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非全日制硕士“乱象”何时休? 学费高达数十万, 最不像硕士的硕士

研究生学历在当下成了很多工作的最低门槛,这让一众已经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跃跃欲试,想要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提升学历,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一趋势给了做教育的机构“暴富”的曙光,非全日制硕士的“乱象”也愈演愈烈。

学历提升需求供养非全市场,非全日制硕士“乱象”丛生

学费动辄十几万,年课时却不到一个月,这样的研究生含金量是否可信?

现在的非全就读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选择在每周末就读,另外一种是每年连续几天一次性完成全年的学习任务。

无论是这两种中的任意一种,所学知识都是非常有限的呈巨大反差的是非全日制硕士的费用,两年的费用高达十几万,越是优质的高校费用越是高,这一直是很多不忍心职业生涯断层,而又有学历控的人的心头痛。

这样高额的学费,这样短时间的学习,真的能满足对学历和知识渴求的大众吗?对学历的追求到头来变成了一场生意,这样得来的研究生学历其本身的含金量就惹人怀疑。

专业五花八门,学习内容杂糅,专业显得“不专业”。

硕士期间的学习性质与本科有很大的不同,本质上由浅层学习转化为深层研究,既然是研究,那么就是针对一个研究对象的深入挖掘。

而现在很多大学都设置了专门的非全专业,只对外招收非全日制学生,例如今年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一专业,只招收非全日制学生,招收人数由2018年的15人,拓展到了今年的30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专业的教学吸纳了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专业的知识,采用实操类课程来培养学生,而授课形式是假期集中授课。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具有实操性质的互联网专业知识,只是通过几个假期的教学就能深得精髓吗?社会经验积累不应该更具有发言权吗?这类非全专业不在少数,这难免让人觉得花大钱办小事,专业的学历却并不专业。

培训机构见缝扎针,只要钱到位,考试和导师都不是问题。

为了在获得研究生资格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人会选择花钱获取更多的捷径,比如通过培训机构来获取内部复习资料。

当你经过网上搜索想要查取一些关于在职考研的信息时,培训机构早已通过蛛丝马迹将你的信息收入囊中。

与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捷径,在于教育机构的攀谈中,他们会委婉表达出有相关院校的导师可以亲临辅导,甚至通过牵线可以轻而易举拿下研究生入学资格。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是需要在培训机构内通过交钱换取。

在这些乱象的加持下,原本风清气正的学术界很难两袖清风,这很难不让追求知识与理想的人寒了心,那么应该怎样调整,应对这重重乱象呢?

非全硕士链考验着全社会,严把质量关,乱象生存就会失去土壤

非全日制硕士乱象的出现无非是各个环节对利益的角逐,逐渐占据了对质量的把控位置,想要让这些乱象逐渐弱化并消失,在国家针对性政策没有出台之前,唯有依靠各环节的把控。

各院校在官网公开历年考试信息和复习资料,不给教育机构可乘之机。

很多准备非全考研的人都苦恼过,想要考但是在网络上几乎找不到一点复习的方向,而像无头苍蝇一样复习无异于大海捞针,这时教育机构就成了最后的救命道草,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理清思路,简化了很多前期的备考烦恼。

各院校如能把信息公开化,那么也就堵住了一些教育机构赚取暴利的机会,也为学生自己努力创造了更加公平的条件。

院校把控质量关,非全研究生与全日制同等标准。

这是国家近些年一直强调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终身教育成为主流教育,并且能够通过规定性政策让研究生学历在不同的途径上都能达到相同的水准,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院校要把控制量关,将非全学生与全日制学生的标准统一化,非全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严格要求知己,而不是想着走捷径,拿学历。

学生理智报考,与职业规划相辅相成。

对于很多不知多云的专业,学生大可不必为了一个研究生学历而去选择。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去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的专业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理性报考,考虑未来职业规划。

除此之外,还是有很多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具有较高的含金量的,学费也不会太高,这些保持初心的学校不在少数,大家可以经过筛选选择这类学校,没有必要为了圆名校梦而去选择一些噱头较为明显的专业和院校。

结语:

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乱象丛生,但是这并不是学术界的主流。大家无需为此放弃自己在职读研的想法,只要你坚定自己的想法,保持初心,就能够拨开迷雾,找到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完成对学历和自我的提升,为未来职业道路增添动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