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招生录取马上就要结束,大家都已经不太关注了。目前,还剩下少部分省份在进行最后一轮的志愿征集。今年高考中,不少省份都是搞了三、四轮的志愿征集,但最后还是有学校招不满学生。这些学校,清一色都是民办大学、独立学院,还有一些中外合办专业。
像四川本科二批次,不少学校是连接三次征集都无人可报。像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有一个会计学的征集名额,接连三次都没有招满,最后我估计第四次征集也没人报。为什么呢?就冲一年近7万元的学费,有多少人读得起?
再像今年的广东高考中,高职专科批次录取中,高达5万多个招生计划没有完成,第一次征集志愿中仅有9000多人填报,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志愿征集。最后录取分数线无论是选考历史的,还是选考物理的,都只设定在100分。
要知道,广东是新高考省份,后两门科目实行的是赋分制,起评分就有30分。那就是说,今年在广东,考40分就有专科可读,当然,读的是民办的。
不过即使分数线如此低,几乎是人人可上岸,但最后还是有大量的招生计划没有招满。因为民办高校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了,收费贵,收费动辄就是两、三万一年,加上教学质量差、文凭承认度低,以至于很多人说,民办高校就是个“卖文凭”的机构。
连着三、四次的征集志愿,都招不满学生,民办高校的生存危机,已经出现了。在以前的精英教育时代,即使民办收费高,但因为文凭还不多,还有价值,报考者还不少,但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普及化阶段,民办大学数量和提供的录取机会大大增加。再加上适龄人口进入到减少的阶段,所以不少民办高校就得开始担心招不到人的问题了。
近三年的新生人口更是出现大幅度下降,2020年降至1200万人,创下历史新低。所以可以清晰预见到,未来不是我们担心考不考上大学的问题,而是高校要担心能不能招满人的问题,尤其是营利性的民办高校,更要担心了,因为没人来,可就没钱赚了。
除了生源萎缩外,我认为一些民办高校或将在不久之后,遇到和今年教培机构一样的问题。这几年,因为政策的漏洞和监管的放松,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走上上市的道路。
大乱后必有大治。教育是特殊行业,绝对不能被过度资本化和商业化。今年的教培机构被禁止上市,就是个例子。我相信,在学前教育、课外学科教育之后,下一步禁止上市的就是民办高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