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谁来打扫教室, 不妨是一个劳动的好机会, 磨炼意志的同时存储童真

最近许许多多的神兽回笼了,在孩子上学之际,回忆过去对于许多人来说,打扫卫生是他们学生时代深刻的记忆, 日常小保洁和定期保洁记忆犹新,不仅有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有公共部分, 秋扫落叶冬扫雪,可以说是日常任务了,伴随着一面小小的红旗飘扬,承载着许多人对荣誉的初步认可。

如今,网上一句“谁来打扫教室”引发了热议,家长们代劳打扫教室,有的自告奋勇,有的进行协作,总之不会让孩子们去打扫,这个“小话题”引发了“大讨论”,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屡屡引发争议的家校教育边界模糊的问题以及劳动教育被弱化淡化的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但是家长应该如何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参与和监督到什么程度呢?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有哪些,家长可以完成哪些任务?

从请家长帮忙清理,到家长代替老师批改学生作业,这些现象在现实中频频引发争议和讨论,折射出家校界限模糊的问题。 打扫卫生是一件小事,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需要进一步深化:如何进一步明确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如今,大多数学生在一个不用担心食物和衣服的环境中成长,这就需要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回到打扫房子这件小事上,这不仅是为了让学校的建筑干净整洁,也是一堂难得的劳动教育课。父母颠倒了“重智力轻劳动”的观念,学校在开设全日制劳动教育课的同时,不妨利用好这些学校的劳动机会,多关注劳动成果,多关注劳动过程,让学生实践和贡献,锻炼身体,用汗水磨炼意志,储存一颗童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