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闪光点,需要不断去挖掘,而不是被规定。”
第37个教师节。
蓝鲸教育采访了6位一线教师,有的在公立校教学,也有在培训机构的老师,他们涉及的学段包括小学、初中、高中、成人。
他们的成就感来之不易,他们也很容易感到快乐。他们对于自我提高和教学能力迭代有着强烈的需求和自驱力。
崩溃瞬间
「木子 某培训机构初中化学老师 从教4年」
初中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心理比较敏感。去年秋季我班上来了一个小孩,上课的时候要么睡觉要么犯困,我打电话给孩子家长了解情况才知道,孩子有点自闭症,他吃着药容易犯困。
后来我就在课上不给她过多的压力,讲课过程中走到她身边抚摸一下他的后背,然后经常鼓励她,会有一些课堂活动安排他进行互动。慢慢的她和班上的同学都熟悉了,和大家一起玩了,感觉他的状态在慢慢好转。
但今年暑期课第一节课就让我崩溃了,她的一个相熟的同学也来到了我的班上,她俩就在一起组成一个小团体,她好不容易和班级融到一起,又不和班上的同学玩了。
「赵紫琪 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英语老师 从教8年」
谈不上崩溃,但会有不舒服的事。我之前在北京郊区教学,现在来到海淀工作。发现孩子们的差距在心理方面表现得很明显。郊区的孩子比较单纯,海淀的孩子心理问题更突出一点。
很多时候海淀孩子们的想法跟我们想象中的小孩不太一样,已经很复杂了,不太能把他们当成一个很天真的小朋友对待,需要用很多的方法和技巧,各方面都要注意对待这个孩子。
成就感
「梁丘 某培训机构高中语文老师 从教10年」
在职业生涯刚开启的时候,作文是我认为最难教一个板块,我就在想怎样能让自己在作文这个领域变得不那么差劲,于是我开始坚持自己写作文,后来我开始自己参加高考(我从2016年到现在已经连续5年参加高考了,我也参加了2021年的高考),在高考考场上面对这些题目,逼着自己在这种全真状态下检验自己的水平。平时就算是为了高考不考个差分,午盘也得练笔刷题。
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我发现,曾经没有的思路能整理出来,曾经没有发现过的方法,可以提炼出来。慢慢的作文反而成了我最擅长的板块,后来我还出了一本与作文教学有关的书。
去年高考,我的语文成绩考得不错,134分,更有趣的是,我的一个学生考了137分,比我还要高3分,这是我很骄傲的一件事。就是说,我自己考得还不错,我学生能比我更好。
「丁西 某培训机构大学生日语老师 从教14年」
最近带了学生想要去考日语能力2级(日语能力从1-5级,1级最高,其次是2级,依次往下)。第一堂课我就发现他的词汇量其实不小,但他的问题是背词汇就是传统的瞎念。所以他听到这个词以后,要反应很久才能反应出来,其实他认识这词就是想不起来。
针对这个问题,我跟他说,你不要好高骛远,就老老实实把5级的书拿出来读,用手机录音,每天给我发过来。他很认真地做下来,最后,2级考试成绩145分(满分180分),属于很高的分数,这是我最欣慰的。
「张建 某在线教培机构高中物理老师 从教3年」
很多时候学生能够在成绩上有所进步,是他很重要的一个自信来源。之前我教的学生在物理上可能最多提高个几十分,但最后在高考中,他的总成绩能够提升一两百分。
这能够反应出,一个学生可以通过一门科目的提分、一个短板的增强逐渐增长自信心,也会感觉到原来自己在这块也是ok的,那么在其他科目上也会出现很显著的一个提升。
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它更多地让人明白,你所做的事情能够带来的影响,可能是短期的,比如说成绩的提升。也有可能是长期的,比如增强一个学生的自信程度,提升精神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做的事具有长期且非常可观的影响,这对老师自身而言是非常值得自豪的。
「祁琳 衡水二中高三班化学老师 从教4年」
如果一节课上得特别流畅,学生接受得也特别好,那时候特别满足。还有就是我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鼓励,或者是说到学生心里边的一句话,学生流露出感激或者顿悟的表情。再比如就是有学生特别喜欢我的时候——有些善于表达的女孩子说老师我真的特别喜欢你。我就会觉得超满足。
自我提升
「丁西」
我是很追求完美的处女座,每次备课都会做得特别细,所以会特别费时间。
我现在带高级班,学生最需要的是知识面和词汇量,其实我们的教材本身词汇量特别大,问题是教科书一旦印刷出来,这一年的内容就没办法与时俱进了,但我们的生活在不断更新,所以就需要不断给学生增加新的知识,我们作为老师也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我现在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看日本的新闻,然后就会遇到很多新单词,比如疫情期间就出现了很多新单词,就要去查。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查一个词儿的时候,看到解说里有个不认识的词,就再去查这个字,这样我可以看着字典看一上午,有的时候字典上没有,就去看谷歌什么的,一看就看一上午。特别费时间,好处是能够帮我不断扩大知识面。
「张建」
我觉得教课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陷入一种盲目自信之中。这种盲目的自信会导致一个问题:在授课的时候不太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是一件很要命的事。比如我在教研会进行内容准备时,就会收到一些建议或提醒——你觉得学生可能会在哪个层面有问题,而不是你觉得你应该这样去讲。
我就要求自己能够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建立起了一个换位思考的机制,尽量避免陷入自己的一套逻辑里出不来。
在技巧层面,像理科尤其物理这么难的科目,对于老师而言,衡量教学基本功,很重要的是能否把复杂的内容用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觉得难的东西其实并不难。
现在会有一个自驱力,针对同样的内容也要不断迭代和更新,不断提升自己。
孩子的身心健康
「赵紫琪」
我觉得学校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教育家长。很多孩子已经是家长的“傀儡”了,孩子变成了家长实现自己目标和梦想的工具。家长为什么焦虑为什么鸡娃?其实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太差,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但我觉得很多家长其实根本不懂教育,对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学这一块的知识是空白的,只是觉得自己的方法没有问题,要求孩子按照家长规划好的成长路线去走。
现在海淀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家长只关注到孩子的成绩会不会比别人差这一类问题,却忽视了孩子很多心理上的问题。
比如我们有的孩子焦虑到揪头发、乱咬乱吃东西,那是他无意识的动作,但这已经证明他处于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了。
进一步了解发现,孩子的家长本身就比较焦虑,给孩子报的班非常多,说话比较冲,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也有问题。孩子一方面太累了,另一方面又和家长不太能沟通,他的很多情绪没有宣泄口。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导致孩子出现了这些心理问题。
我遇到一个孩子,已经是十几岁的高年级学生了,他会突然很反感很不愿意去做课堂任务,跟老师大哭着说,“我不想写这些作业!我不想做这些东西!”
我问他:“我给你的作业很多吗,还是因为心情不好?”
他大喊“我的课外班太多了,从周一到周五我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上课,我没有自己的时间,我不想再干这些事情了!”
这是孩子的真情流露,他在一个相对宽容的环境里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了,让人挺心疼的。这个时候我们会去找家长沟通。
据我观察,很多孩子可能已经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了,只是这个孩子表现得比较明显。其他的很多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只是没有这么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真的没必要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
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每个家长或者老师都应该不断提醒自己这句话。很多家长包括老师,很容易把自己的身份当成一个教育者,认为我是过来人,我是有经验的人,所以我可以指导孩子,或者我可以给孩子经验,我是为孩子好。
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的特点,有他的特长,有它的闪光点,需要不断去挖掘,而不是被规定。
所以一定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他表达想法的时候,我们可以跟他讨论,包括一些规则的制定,也是在跟孩子讨论的过程中共同建立的,这样孩子会更自律,更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也会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和好奇心,而不是被大人带着去思考。
注:文中的教师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