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首先向全体老师们,特别是教育和帮助过墨林的老师们致敬!其实墨林对老师这个称谓一直有着特别的尊崇,因此每当有人称墨林为“老师”,墨林虽然知道人家是客气,也还要口呼“不敢当”,这不是假谦虚假客套,而是在墨林看来,师者,那可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自己得有点道才能给别人传不是?墨林本是无道之徒,断不敢妄称老师,此之谓自知之明也……好像又扯远了。墨林主要聊飞机,能与教师挂上点关系的,当然非教练机莫属。虽然从根本上说,教练机只是飞行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教具”,但有些教练机因为服役时间长、飞出来的飞行员多,因此说它为飞行员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完全说得过去。
初教-6就是这么一款教练机,在我国飞行员训练体系当中长期担当着重要角色,算起来从1962年定型,到明年就是一个甲子了。甚至现在,无论是刚冲上蓝天的小鲜肉新飞、还是正当年富力强的老飞,以及从飞行一线上退下来的大龄老飞,甚至包括很多已经退役退休的前辈老飞……可以说6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固定翼飞机的飞行员,基本都是从初教-6开始认识飞行的。所以把“飞行摇篮”这个名号安在初教-6的头上,应该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了。
“飞行摇篮”初教-6
初级教练机在训练体系中,一般承担的是从“不会飞”到“会飞”这么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从“没上过天”到“上天”的转变,对应的正好是类似于人类幼崽小学这个从“没上过学”到“上学”的阶段。初教机主要给初学者体验飞行、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驾驶技术,像如航线起落、空中飞行、简单特技等,考察新学员的飞行适应能力,从中筛选出有培养前途的苗子。因此像初教-6这一类教练机,往往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速度、升限、航程等相关指标也不需要太高,但对安全性的要求却相对比较高,同时还要求稳定性好、易于操纵,这些都是为了适合初学者使用,当然造价也不能太高。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国选择的初教机基本都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但近些年来也有使用小功率涡桨或涡喷发动机的。
初教-6的设备非常简单,只有高度表、速度表、罗盘、电台这些最基本的设备,发动机功率也只有260马力,全机重量刚刚超过1吨,起飞重量也不到1.5吨。操纵系统采用软硬混合形式,副翼操纵为硬式连杆、方向舵为软式拉索,升降舵则是“软硬兼施”,因为是教练机,操纵系统前后舱联动肯定是少不了的。飞机结构和设备简单,带来的优势就是维护方便,起落架也可以在简易草地机场起降,起飞滑距距离不到300米、着陆滑跑距离也只有350米,对场道的要求很低。
前面说过教练机对安全性要求很高,初教-6在这方面尤其出色。尾旋是飞行过程中一个极其危险的情况,特别对于没有多少飞行经验的学员而言。初教-6在研制中为了避免进入尾旋状态,一开始专门设计了反尾旋伞,后来在试飞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尾旋试验,这个伞压根没用上。最后试飞证明初教-6改出尾旋非常简单,飞行员只要松杆蹬平舵飞机就会自动改出,并且不可能进入平尾旋和倒飞尾旋,这在飞行教学中无疑十分有利。
初教-6和雅克-18A这两款飞机,长相其实很像。因为更早的初教-5是仿制的雅克-18,当年也曾有过仿制雅克-18A的计划,因此很多人会觉得初教-6就是仿制的雅克-18A。但实际上,初教-6刚开始研制的时候,雅克-18A还没出来,后来也是因为初教-6的研制因为发动机和螺旋桨配套的问题停滞,空军着急要初教机用才有了仿制雅克-18A的计划。但后来初教-6“借用”了雅克-18A的发动机和螺旋桨解决了匹配问题,通过试飞对比证明初教-6性能优于雅克-18A,于是果断的中断了仿制计划。其实初教-6跟雅克-18相比起来,也只是因为采用了相同的发动机和螺旋桨导致机头非常相似,而在气动布局、翼型、飞机结构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是,雅克-18A翼尖是圆弧形、而初教-6翼尖基本不带圆弧,另外两者平尾的相对位置也不一样。
雪地也挡不住飞天的双翼
说起来,初教-6一开始也是由当时航空工业的老大沈飞负责研制,当时还叫初教-1,后来由于沈飞同时上马的机型太多,才决定交由已经生产了初教-5和运-5的洪都,洪都厂长和设计科长去沈飞考察,一看觉得问题不大,于是接了过来,为此沈飞还派了一批人到洪都指导帮助。结果没想到洪都这一接就是快60年,到今天还在不断生产,不但军队用、现在也正式进入了民用领域,不但国内用、还能出口到欧美、光美国就有200多架,是很多飞行俱乐部里的热门飞机。
国外飞友“魔改”版初教-6
初教-6现在还没停产,超过60年的服役期是肯定没问题的,这中间到底驼着多少人飞上了蓝天,好像也没有正式统计过,即使仅从国内军机飞行员的规模来看,上个几万应该是没问题的。在墨林老家的农村里,人们都喜欢用老摇篮,一个摇篮有时候能摇出父子两代人。初教-6这个飞行员的“老摇篮”,或许也还能摇出更多的天之骄子。
空军“天之翼”飞行表演队的初教-6
码字不易,觉得不错就请点个关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