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中国教育在多元化发展, 年轻人应尽早思考人生的热爱所在

滕锦光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

香港大学校长

张翔

今天是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在此,向全球所有老师道一句:

节日快乐!

在《问答返校季》特别系列

我们和您一起重温与香港科技教育相关的

弥足珍贵的时代判断......

人类从一开始就漂泊着,

旅居地球良久的人类,

步履不停地向太空求索......

今天,人类在地球上面临的迫切问题,

那里是否会有答案?

当人类背上地球去流浪,那里会收留我们吗?

如果人类移民,火星会是第一站吗?

探寻......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正是由香港理工大学吴波教授团队,完成着陆区的筛选。香港理工大学容启亮教授团队,牵头研发搭载于火星探测系统的火星相机。

左为吴波教授 右为容启亮教授▲

除了探测火星的天问一号,“奔月”的嫦娥工程中,同样有香港理大团队的身影。在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中,由容启亮教授团队研发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成功地从月球采集了两公斤的月壤,从月球“挖土”,顺利打包带回地球。

滕锦光:未来我们要在月球做科学站,一定要就地取材,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材”就是月壤,所以首先要研究月壤。第一步我们从月球表面拿回了月壤,但月壤是会耗损的,现在大家都有兴趣去申请借用月壤,港理大也是有兴趣的。

从科研角度来说,研究怎么样建造科学考察基地,是不会拿月壤做实验的。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对月壤进行一些分析,做一些“仿真”,就知道大约是什么组成成分,应该怎么样去做结构工程。

左图 容启亮教授

右图 火星相机

吴小莉:您是很了解结构工程的,3D打印是不是一个可选项?

滕锦光:3D打印当然是一种可能性,在土木工程里,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都可以3D打印,但月球上没有水泥,如果要打印月壤,你怎样打印出一个有承受荷载能力的结构?月球上是什么样的受力状况?考察基地是建在月球上面还是挖在月球下面?有很多问题要研究......

#2

为进一步扩大航天科研课题范畴,2021年5月1日,香港理工大学成立深空探测研究中心。

滕锦光:我做校长以后,容启亮教授提出希望有一个这样的中心,那这个中心要做什么事是需要讨论的。我建议做一个“深空探测研究中心”,把它的科研范畴扩大,因为它现在主要是研发一些仪器,实际上深空探测还需要有其它东西。

第一,这些星球本身的地质历史、它上面的环境,比如说有没有生命迹象?有没有水?它们的历史是怎么回事?这些都非常有意义;另外一个,我们国家要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但是运东西上去肯定不方便,就要用现场的材料来做。我们在地球上做结构,需要水泥、钢筋,那到月球上不一定有水泥。我们香港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非常强,国际排名一般在十到二十之间。我们有这些专家,能不能为月球建造科研基地研发一些新技术?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滕锦光

香港理大校长滕锦光讲述着高校如何回应时代科技议题,是有明确研究靶向的;港大校长张翔讲述的基础科研,则更多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

面对欲速则不达的基础科研,港大会给学者们,怎么样的学术信任和研究自由?

张翔:香港大学确实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学术氛围,大家都追求卓越,追求做世界上做不到的事。作为校长来说,我们只有支持,并不会催促科研者们尽快研发出什么成果。对于没有太多资源的学者而言,也不是靠硬件取胜,而是要靠我们的思想,做世界上其他学者做不到的事情,思考其他学者想不到的问题。

管理学科开创者彼得•德鲁克曾说: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效果,而不是决策的技巧。今天,香港理大校长滕锦光和港大校长张翔的管理之道又是什么?

滕锦光: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做是不容易的,第一,做一件事要抓主要矛盾,我们去管理学校,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去管,要比较宏观。比如说一个系所做的科研,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实际上我们现在要求他,每年都要有一个简短的汇报,而不是说平时老去找某一个院长,或者找某个系主任,说你应该做什么做什么。

张翔:科学家有分析的能力,能够化解复杂的问题,同时看出最关键的点在什么地方,所以在转到行政工作以后,对于分析一些深度的问题,这个思维方式非常有益。但科学家太追求完美,然而做行政工作,有时候要忍耐一些不完美的地方,那样才能朝着更大的目标来推进。

对于我的最后一段科学经验来讲,研究方向就是研究怎么样从一个不完美、有缺陷的系统中,来取得完美的结果,比如一群乒乓球被无序地放在不同的位置,通过一些外界的作用,它们自己能够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最后排成一个有序的系统。

“滕锦光校长寄语”

如果每个年轻人,在年纪小的时候早点去思考你的人生,你希望能够做到什么?或者有什么事情是你一定要做的?然后尽力而为,至于得到怎么样回报,有时候不是你可以控制的,但你一定要努力做。

对于“躺平”这件事,希望每个年轻人都能够有个追求,这样你的人生会更有意思。

“张翔校长寄语”

应试教育是我们整个亚洲的问题,大家都要挤上好学校这个“独木桥”,这是个文化问题。怎么样使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挑战一些新的问题,问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而非仅仅对付考试?我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教育界会有多元化的发展,不一定非要去考清华、北大,或者港大,这实际上是教育多元化的趋向,应该要鼓励。

更多精彩,敬请收看:

2021年9月10日首播的:

《问答返校季》特别系列

编导:苏珍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