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青有着“准院士”称号头衔的美誉,是我国仅次于两院院士,与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齐名的重量级人才头衔。国家杰青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顶尖学者的后备梯队,是一个大学最重要的有生力量,可以这样说,一个学校国家杰青学者规模决定了未来该校的院士增选数量。不少末流985青黄不接的重要表现,就是国家杰青评选挂零导致人才梯队断层。
国家杰青竞争十分激烈,过去每年仅有200个名额,近年来增加到400个名额,但这也是面向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面向几乎除文科外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家杰青评选如此激烈,仅有10%的申请者有机会获得资助,还有多个省份以及多所双一流大学挂零。
2021年国家杰青入选数量排名,北京大学入选23人、清华大学入选22人,不分伯仲;浙江大学凭借着规模优势也斩获20人;中科大14人入选,与往年基本持平;其余学校2021国家杰青入选人数均不足10人。
再来对比近三年国家杰青入选总人数排名,与今年国家杰青规模排名基本一致,北大、清华、中科大位列前三甲,分别入选59人、51人、40人,浙大、南大、复旦、上交等其他华东五校也紧随其后,与大学排名基本正相关,维持着清北第一梯队、华东五校第二梯队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在国家杰青榜单中排名前列的唯一不扩招的顶尖大学。中科大一直秉持着小而精的办学理念,常年招生规模维持在1900人左右,数十年来不扩招滥招,也是不招收艺体特长生的学校。
中科大在编教师规模在C9高校中最小,仅有1300余人,但是历年来取得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成果最多;中科大师资结构也非常的优秀,呈现倒三角结构,正高级职称人数最多,教师拥有院士、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头衔的比例最高。
中科大学科规模虽小,但是师资什么的优秀,生均师资比位列全国前列,人均科研经费也位列全国前三,人均科研成果产出也引以为傲,有着“千生一院士,百人一杰青”的美誉。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小规模的中科大能够涌现出如此多的国家杰青和重磅成果了。
国家杰青”已经成为中国学术头衔晋级的最重要的台阶之一,关乎着青年科技人才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个科研院所的必争人才。近三年来,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国家杰青人数也入选了全国前十,分别是18、17、16人,也充分反映了这些学校在尖端人才梯队的培养上下了大力气,未来这些学校师资队伍也将更加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