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师节, 感恩在航空工业的每一位引路人

今年的教师节来了,离我们的学生时代仿佛又远了一点。不过没关系,萌新闯关之后进入航空工业还能在这些优秀的人身上学到更多东西。

刚刚进入航空工业成飞复材装配工段顶岗实习时的袁磊,一来就听说复材厂有个“谢大师”——公司劳动模范、优秀装配技师谢辉。没想到正式入职后,袁磊就被分配到了“谢大师”的攻坚团队,成了他的门下弟子。“谢大师”带徒弟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循序渐进,让徒弟扎扎实实地成长起来,袁磊在其中受益颇多。

带着徒弟参与攻关任务,也是“谢大师”带徒弟的方法之一。一次,飞机部件需要进行修补,操作难度极大,“谢大师”带着袁磊,反复研究,制定方案,师徒联手攻关,检验合格通过,在场人员无不叹服,袁磊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多年来,师徒共同攻克了复材装配多项重点技术难关,强将手下,果然无弱兵。

屈成平时跟着师父邓小芳在航空工业贵飞学习处理零件的时候觉得师父是一个力气永远都用不完,什么都会的一个人。直到有一次,师父带他干活时,起身的时候不小心撞破了后背,正当屈成为此心疼不已时,师父却对他说:“我年龄大了,做这些事情有点吃力了,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可以独立支撑起这个工序。”

说完师父又继续工作,望着他的背影,屈成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时候又觉得师父更像个坚强的小老头。所以那时候屈成就下定决心,今后的日子好好学习各种技能,将来能够有所作为,不说完全把师父解放出来,至少要把师父的一只手解放出来!

在航空工业洪都,师父王洲华拿着手电筒,看了一圈飞机机身,对徒弟史冰薇说道:“小史,看见这段机身有啥问题没?”史冰薇心想,机身铆钉墩头符合、波纹度符合、间隙阶差工段已整改现在已符合、导管间间隙符合、打保险符合.....于是信心满满地说:“师父,没问题。你要是能发现问题我请你吃饭。”

王洲华偷笑道:“送你四个字,防腐没做!”史冰薇尴尬地回答:“师父,来我家点菜吧,我给你做。”结果反而是师父为犒劳辛苦攻坚的徒弟,请她吃了一顿饭。

魏江,航空工业昌飞的一名钣金工,他的师父是全国劳模孙滨生,“老孙”扎根一线近40年,面对“疑难杂症”,只要“老孙来也”必然迎刃而解。在魏江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对钣金一窍不通,就觉得钣金就是叮叮咚咚的锤锤打打,但实际操作后才发现,自己连最基础的钣金件都没法按标准完成。

在他沮丧的时候,老孙找到他,手把手教他如何正确使用工具,提醒要注意哪些细节。“钣金就是手上的活,每一个钣金件制造,都力争将其做成艺术品。”跟着老孙这么多年来,他干工作时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产品极为苛刻的要求,默默引导着航空工业昌飞的年轻人们不断成长。

“师父,你看这个这样比较好。”

“嗯,中中中!”

焦挺的师父陶卫军来自江西,是航空工业郑飞机加分厂的一名工艺人员,虽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南方人,但是他的“中中中”说的却是相当地道。他很普普通通,天天在电脑和机床之间来回奔走:处理技术单、精进工艺路线、零件使用到的工装夹具创新、现场程序优化;他又很特别,为了更好的使用编程优化工艺,结合一线操作人员所需,优化程序、优化工装、精进工装夹具。

“哎呀,咋天天这么多事。”在焦挺跟着师父跑东跑西的时候,他也会这么说,但却从未停下匆忙的脚步。作为徒弟的焦挺跟着师父,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很多言传身教的工作态度。焦挺想,未来还要更努力、再努力一些,先赶上师父再说!

航空工业惠阳总装车间郭建柱是公司级劳动模范,也是总装车间员工们共同的师父,他从事装配工作42年,在临近退休的时光里,用“传帮带”的方式竭力培养桃李。查找症结、分析研判、解决问题、总结提高,谁没收到过郭师父的“锦囊妙计”?“生产一线就应该做到流水的工人,铁打的技术。”青蓝牵手,郭建柱传递给大家的,除了技艺的传承,还有工匠精神的坚守。

总装车间螺旋桨工段长吴国永是郭师父一手带出来的,从师父身后的“小跟屁虫”到独当一面的工段长,将谨遵师父教诲,一往无前,传承匠心。对新员工单飞来说郭师父就像初入职场的“指明灯”,迷茫时坚定信念,困惑时指点迷津,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也将以师父为榜样,不负青春,努力前行。

时光如梭,转眼之间在航空工业建投拜师之日已过一年有余。这段时光中,吴迪在公司首席专家、总建筑师父绍辉的教导中成长,师父永远是吴迪仰望的榜样。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无论是态度还是技术,师父处处以身作则,吴迪受教良多,心中万分感激。“沉得下心,静得下气,耐得住寂寞”是傅绍辉赠予吴迪的寄语,相信吴迪也会时时铭记在心,踏实努力,不负师父,不负团队,不负韶华。

能成为师徒还是很有缘分的,比如赵鹏元和他的师父张虎利。在航空工业陕飞,师徒都是很较真的人,每一个问题都得彻底想明白了才会放过,眼里容不得沙子,“干工作要严谨,良好的干活习惯也是对质量的严格把控”。

师父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耳濡目染,这也成为了赵鹏元的工作态度,今年师父张虎利去了别的生产线,徒弟赵鹏元独立接替他干他当时做承担的关键工序工作,师父的教诲在这时就体现了出来,赵鹏元更加严谨,更加小心翼翼,最终在交付节点前保质保量完成了工作,这为赵鹏元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赵鹏元希望自己能不辜负师父所愿,尽早独挑重担。

“你认真看图纸了吗?图纸上的要求都严格执行了吗?”这是杜鑫的师父宋鹏每天都在他耳边“唠叨”的两句话。师父宋鹏参加工作近30年,一直坚守在产品加工的第一线,严格执行设计和工艺规定、严格遵守质量要求的他,是航空工业电源出了名的“较真大王”,即使是只有一两毫米长度差的螺钉,不符合设计和工艺规定的,也坚决不“凑合”用。

记得有一次徒弟杜鑫安装紧固件,物料盒里的螺钉长短都接近,杜鑫着急交产品拿起来一个就用。“不许慌!看图纸!”师父严厉的语气让杜鑫浑身一凛,师父最爱唠叨的那两句话,也成了杜鑫工作的座右铭。

在航空工业风雷这一年来,工作中渐渐成长成熟的李友军,都离不开师父郑伟的谆谆教导,郑伟是一个细心、认真、严谨、优秀,富有责任心的工艺主任师,与他工作学习的一年里,李友军受益匪浅,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父郑伟总是耐心地给他讲解,引导他怎样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工作中,师父严谨的工作态度是李友军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师徒是兄弟,无话不说,相谈胜欢。在以后的每一天里,相信李友军都会向着师父学习,做一个敢于担当、奋勇向前的航空事业奋斗者!航空事业代代相传,成功的路上离不开这么好的一位良师益友。

王亮伟和他师父杨龙有个共同的特点——头发不多,所以王亮和他的师父特别亲切。在航空工业哈飞参加工作已经10年了。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师父救急。

“师父在哪儿呢?来一下呗,活弄不明白了。”“你这水平都快能教我了,还整不了?行了,我这就过去。”

王亮伟和他师父的相处模式,一个“油嘴滑舌”,一个“万分嫌弃”,但只要是徒弟有问题,哪有师父不帮忙的道理呢。不拘小节,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徒弟们,把自己能做到的无私的奉献出来,杨龙既是王亮伟技能的导师,更是他人生的导师。

冯智海的师父王卓岗,他经常戴着一顶深蓝的鸭舌帽,被帽檐隐约遮盖的深邃眼眸里只有对研磨的倾心与热血。冯智海觉得师父平时说起话来有些许的腼腆,但聊到研磨,就像打开了话匣子。

在航空工业庆安上千个日子里,他用沾满黑色研磨膏的双手在平台工作、带着徒弟翻阅资料、还拿着自己的工资买各种研磨膏等等,都让深切的感受到了他对研磨的热爱。平时他对徒弟们极其严格,记得有一次,他带着三个徒弟研究某一项产品攻关,靠平面度和光度达到密封,一滴油都不能漏。他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铁骨铮铮的说:“我们是干伺服阀研磨的”!

今年4月,杜云鹏顺利地来到航空工业试飞中心飞机所,成为一名仿真专业试飞工程师,也有幸拥有了一位非常牛的”邻居“——师父王文星。

师徒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在飞型号的试验机利用设计/实验数据建立可单机和满足训练模拟器使用需求的飞行仿真模型。看似简单的程序却时常搞得杜云鹏头晕眼花。

平常的师父是一个严肃且不苟言笑的“强硬派”,只有被建模逻辑设计困惑或调试BUG折磨得几经崩溃时,他才会突然地拍拍徒弟的肩头,解救徒弟。有一次杜云鹏实在忍不住“质问”他,为什么不早点交给他这些建模的技巧。他却笑盈盈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刘波2004年进入航空工业永红时,师父吕仕强就是加工中心的技术带头人了。主动给徒弟们传技法,讲实操。正是在师父言传身教、主动求进的影响下,徒弟们数控机加组内形成了精技术、强理论、虚心学的良好氛围。

相识十多年,不论是完成日常生产工作,还是针对技术问题的探讨研究,师徒都配合默契,亦师亦友。现在,师父吕仕强专攻软件程序研究,申报和发表了多项专利及学术性、应用性论文,徒弟刘波带领班组机加工艺专业上不断精进,师徒不仅见证了个人了成长,也一同见证了航空工业永红在数控加工方面的技术发展。

杨宇,一名航空工业南京机电的新人,杨宇的师父王晓福,一个“90后”,曾经代表航空工业参加第42届世界技工大赛,年纪轻轻已经是全国技术能手。杨宇师父的师父丁正荣,经过多年的历练,成长为了江苏省文明职工并获得了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杨宇师父的师父的师父是郎旭东,是航空工业技术能手和江苏省技术能手。

师父们把所有的工作经验都传授给了徒弟们,相信徒弟们都会以他们为榜样:航空报国,航空强国。

金风涤暑,玉律应秋航空报国的路上是各位老师、师父们的辛勤付出让前路光明可期在此,向每一位航空人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