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早知道就不让孩子考编制”, 母亲说出大实话, 点醒了多少家长

文 | 教育共识(原创,严禁抄袭,侵权必究)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难”已成了当代社会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名校光环,没有职场经验,严重缺乏职场竞争力,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不少大学生转变了就业方向,走上了“考公”的道路。

每年的“考公季”,考公党皆废寝忘食地复习、备考,但成功上岸的人仍然只占少数。

一部分考公党并未放弃,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全职考公,最后却成了众人眼中的“啃老族”,让家长有苦难言。

“早知道就不让孩子考编制”,母亲的无奈透露出心酸

肖华毕业后,顺利找到了一份工资,但薪水不高。上班几个月后,他决定辞职“考公”。对此,父母当然表示支持。

经过半年的紧张备考,肖华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却以3分之差被拦在了复试的门槛之外。之后,他又参加了2次考公,却始终未能如愿,均以失败告终。

肖华并不甘心,又开始了考事业编,却仍然没有上岸。参加了很多次考试后,父母都劝他放弃,他却如同“走火入魔”一般,还要坚持下去。

事实上,屡战屡败的肖华已经失去了年轻人应有的朝气,整个人都阴沉、抑郁了不少。

这位母亲说出了大实话,点醒了多少家长。

这位母亲说出了大实话,点醒了多少家长。

不少考生还在“考公”“考编”的路上苦苦钻研,期待有朝一日成功上岸,人生也能柳暗花明,迎来新的希望。

但是,一些人总是以几分之差,与公务员、事业编擦肩而过,却依然在“死磕”,对“考公”、“考编”似乎有着一种深深的执着。

确实,考生“考公”“考编”多年未能上岸,若是此时放弃,难免会觉得可惜、不甘心,不放弃又深感无望。

但一味执拗地坚持下去,也未必有好结果,考生反而不如放弃,重新选择就业,人生和未来或许会有新的转机。

“考公”、“考编”之路并不容易,哪些考生应考虑放弃?

走上“考公”、“考编”的路,考生要格外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成功上岸。而且,这条路并不适合所有人。

家境不太好的考生,经济压力很大

大部分“考公”、“考编”的人会选择全职备考,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

考生的家境不太好,往往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比如生活费、资料费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然,如果考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即使全职“考公”、“考编”,父母也会全力支持。

考生没有后顾之忧,成功上岸的几率也会增加不少。即使第一次没考上,考生还可以再尝试一下,但屡考屡败的情况下,就可以考虑放弃了。

专业不合适的考生,没有太大优势

很多公务员或事业编岗位有专业上的要求,只有专业符合的考生才能报考,上岸也会容易一些。

考生的专业不合适,选择跨专业报考,无疑会增加考试的难度,自身专业也起不到作用。

即使考生通过了笔试,成功进入面试环节,也容易因专业不符合而被面试官刷掉。

心态不稳定的考生,容易半途而废

考生是“考公”,还是“考编”,都需要一个复习准备的过程。如果考生本身足够优秀,面对考试丝毫不惧,自信从容,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但有的考生学习能力不强,自身实力也不够,“考公”或“考编”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考生的心态不够稳定,往往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面对困难容易产生退缩心理,半途而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考生在决定“考公”、“考编”之前,就要考虑到自身的心态问题,不妨扪心自问,能否经得起困难的考验,是否承受得起失败。

考生缺乏决心和毅力,做不到坚持,最好不要选择“考公”、“考编”。考生选择其他就业途径,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发展可能会更好。

结束语:

考生应明白一个道理,努力并不一定就有回报。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除了努力、坚持和自身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契机。

其实,条条大道通罗马。面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考生千万不要故步自封,而应着眼于未来,多做一些尝试,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发表见解,共同谈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