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行业, 国家的双减政策真是很有意义

国家的双减政策真是很有意义,我老家有个亲戚,放着乡里中学校长不当,去个一线大城市教培机构任职,原来我们一直很不理解他。

亲戚是教物理的名师,课讲得特别好,在十里八乡都出名,后来一个大的教培机构高薪挖走了他。

我们当时都劝他别去,在乡里中学已是副校长了,德高望重,受人尊敬,又端着铁饭碗,为什么要去私立的机构呢?

亲戚在教培机构已经任职很多年了,看着人家供儿女们读完了大学和研究生,还在城市买了房子,我们才恍然大悟。他爱人是全职主妇,他一个人养活一家四口。

这就是国家双减政策的深意吧:稳定我们的教师队伍,否则让那些机构进一步发展壮大,会让更多公办学校的优秀人才流失,教育水平下降,动摇的是我们整个教育的根基。

我相信很多老师在刚从事教师事业时,都是很有情怀的,可是看着有些同行业余时间偷着给学生开辅导班赚得盆满钵满的,时间长了他们能不动摇?

毕竟我们都是凡人,都要生活,都要去挣钱养家买房买车的。

我认为国家在整顿教培机构的同时,还是要大力提高教师待遇。让老师们能安心地教学。好老师就是一盏指路明灯,他们的爱心和善意可能改变很多孩子的命运。

“双减”要“双增”的目的,一来是教师和家长责任感的增加,二来是教师和家长“教育能力”的增加,这听上去很好,可很难做到。

这就像以前在减负时,舆论一直把问题推给校外培训机构逐利以及家长不理性,现在,校外培训机构被从严监管,学生负担重,该找谁的责任呢?

无非是学生家长以及学校老师,可这对吗?

“双减”要“双增”,应该增加改革中高考制度的紧迫感,应该增加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消除学历歧视的紧迫感。

我国学生学业负担重,根源在于单一评价体系与单一成才选择,尤其是单一成才选择。

家长不接受孩子进中职,成为技能型人才,哪怕中职毕业后可进高职,高职毕业后还可读本科、专业硕士,家长也不赞同这条成才路径。

因为社会存在对职业教育的歧视,用人单位还有第一学历歧视。职教本科低于普通本科,专业硕士低于学术硕士,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的,不是由教育部门给学校和家长提要求,而是要求教育部门放权。

要把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推进学校自主办学。

要把评价权交给社会和专业机构,不再搞行政评审、行政评价,把学校和教育分为三六九等,就源于各种行政评价主导的行政计划。

要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权,而不是减少受教育者的选择。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见解。

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信息有误,或侵犯到您的隐私,请及时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