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苦读上大学, 不是为了当保姆”, 教师哭诉, 课后服务寒了谁的心

课后延时服务已经实现全覆盖,现在的老师们除去正常上下班时间,还需要在放学后延时2小时左右,辅导学生写作业或者开展课外活动,以衔接家长上下班接送时间。

延时服务落实,获得家长的交口称赞,很多家长表示下班以后再也不用急匆匆去接孩子了,还剩了一大笔托管班的费用,简直两全其美。

延时服务涉及到多方利益,在家长安然自得享受便利的同时,老师的诉求又该如何安放?

“苦读上大学,不是为了当保姆”,教师无奈哭诉,课后服务寒了谁的心

课后服务已经解决不少家庭的担忧,对于家长们来说,“接送难”问题得到缓解,把孩子交给学校要比外面的托管机构更为放心。

家庭经济负担减轻,节省下的开支也是一笔不小数目,从这一方面来说课后延时服务确实受益颇深。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关注一下主要群体——教师,全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让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为何有教师吐槽,感觉自己变成了“高级保姆”?课后服务究竟寒了谁的心?

延时服务给老师们带来的最大改变是工作时间延长,从原来让人羡慕的规律上下班时间,变成到变成“775”作息;从原来坐拥“带薪寒暑假”的优越一族,到如今可能面临“暑期托管”的到来。

教育改革让老师实现“多重身份”的华丽转变,却也让他们苦不堪言,无奈增加的工作时长、家里孩子没人照顾,这些都是不少老师面临的现实难题。

部分老师大吐苦水,感觉自己寒窗苦读十年,终于上了大学,费劲考进编制,结果最后沦为“高级保姆”,意义何在?

如今的教师不仅肩负教书育人的职责,还要负责托管工作。上课时要教学、批改作业,课后还要照顾孩子的吃饭、午休、作业辅导、人身安全,孩子身心教育都是老师的责任。

只要学生在校,老师就得全方位监管陪同,不敢出现丝毫懈怠,否则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学校领导、家长、学生三方的压力,几乎让老师们按上“永动机发条”。

针对当下老师的现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应该提高老师工作附加值,不能让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沦为“廉价劳动力”,这是一种人才浪费。

虽然当下提倡老师要以“服务学生和家长”为宗旨,但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园丁,有其职责所在。正所谓“术业有专攻”,老师应该以教学为主要方向,而不是被各种“保姆式”托管的小事分心。

这样不仅难以保证教学效率,而且老师的身份认同也会遭到质疑,也许未来有人觉得老师不再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不过是自己花钱雇的“高级保姆”,那还何谈“尊师重教”之说?

也有人发现,在近些年的教师招聘中,不少985、211名校的大学毕业生开始走上教师岗位。这些老师的培养成本显然要高很多,他们应该在岗位上发挥更多价值,而不是每天围绕着学生的“吃喝拉撒”,这样显然有点浪费人才。

让老师变成一个会教书的“保姆”,恐怕是我们都不愿意看见的事实,如果社会认同朝这个方向前进,那教师岗位吸引力便会迅速下降,恐怕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小编分析:

想让老师坚守本职工作,而不是因为沦为“高级保姆”,职责范围划分就至关重要。哪些属于教师责任范围内,哪些不该成为他们的“拖累”,一定要权责明晰,而不是模棱两可。

同时对于教师的补贴、保障措施要及时到位,物质条件也是一种形式的认同,不能让老师费力不讨好,还要承受经济压力,那就会寒了他们的心。

家长们也要体谅老师,为孩子做好尊师重教的表率,不能理所应当认为老师就该成为孩子的“保姆”,这种想法万万不可。

你觉得课后服务带来老师哪些改变?分享一下你身边的例子~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