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晚唐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杜牧的这首诗既表明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又讽刺了唐玄宗的昏晕无道。唐玄宗不惜花费国库的金钱和大量的时间从南方给杨贵妃输送荔枝,只为博得杨贵妃一笑;一方面唐玄宗为了让杨贵妃一笑,居然做出如此昏晕无道的事情,真是让百姓寒心。随着这首诗的流传,已经被选进了小学的语文教材当中。
近期,这首诗词在网上火了,原因是家长在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的时候,发现孩子将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读成了“qi”,这家长很是苦恼。原因是家长小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们一骑红尘妃子笑,念“ji”,学生选择老师将他们的是“qi”。最终家长认为自己的读音才是正确的,于是他们给孩子纠正读音,没想到第2天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全班有近一半的学生都将“qi”读成了“ji”,这一现象让老师很是无奈。
老师经过再三询问之后得知,一个班级中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效率,主要原因是他们回家之后,家长给她们纠正过读音。老师这才恍然大悟,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学生出现错误,原因是家长在辅导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面对这种现象,老师气愤的说道“不懂就别乱教”。了解完情况之后,立马在家长群中发了一则消息,如今学生所用的教材出现了变动,希望家长不要误导孩子。
从今往后希望家长再给孩子辅导功课时,先了解一下孩子的课本内容之后再辅导孩子,以免再次出现误导孩子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在随之发生着变化,不光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包括学生所用的教材资料。整个时代都在发展,难道教育还会在原地踏步吗?当然不会,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发展。
虽说已经向家长说明了原由,可是仍有不少家长提出了疑问,难道文字的发音不应该是固定的吗?怎么还会随着教育的改革而发生变化呢?学生所用教材当中的汉字读音发生变化到底是什么原因?
教材中汉字的读音发生变化有2个原因
南开大学语言教授针对教材中汉字的读音发生变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社会一直在发展,读音发生改变也是顺势而为,既然是沟通交流的工具,那么,就要根据约定俗成去做出适当的改变,有利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生所用教材中汉字的读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完全是为了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汉字也会有所改变,希望家长能够适应,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会发展。
不光只有“一骑(qí)红尘妃子笑”,还有很多与原来课本中读音发生变化的汉字,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等。这些汉字的读音与原来课本中的读音发生变化,是为了方便人员之间的交流,同样也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那些汉字出来,还有一个我们比较常见的,那就是说服,这个词在以前的课文中念“shuì fú”,现如今在学生所用的教材中念“shuō fú”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汉字读音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大家读的时候更容易理解。不光汉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有不少汉字也与原来课本内的发生了变化,家长要尽快适应学生新的教材,以免出现误导孩子的现象。
结语
我国的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从古代的文言文发展为简单易懂的现代文字,经历了6000多年的变化。之所以会有这么悠久的演变历史,主要是为了人与人之间能够更方便的交流,在阅读时能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家长的知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要对课本内容进行了解之后再辅导,不然很容易出现误导孩子的现象。这样一来,无疑是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原本老师讲的是对的,可是经过家长辅导之后错误率增加了,这样会影响第二天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