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刚把女儿接回家,她就一副激动的样子告诉我:“妈妈,你还记得我们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告诉过我们没有学的内容,不能随便做这件事吗?”
“记得呀,一年级上期时老师就讲了,并且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也有提到。”我回答着。
女儿接着告诉我:“我们数学第一单元都没教完,班里就有男生把整本书的作业做完了。配套的练习册也是一样,老师告诉他很多次了,老师没有教过的就别做,可他就是不听,数学练习册也做完了。”
“啊!那他上课干什么?”我一副不可思议地望着女儿。
女儿一脸无奈地说着:“上课就玩呗。不是弄铅笔,就是搞橡皮擦;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向自己的同桌使坏。”
“啊,那他还去学校干嘛?天天这么玩,岂不是很无聊?”我有些惊讶,又为此充满了担忧。
02
说来也巧,刚和 女儿聊到这个话题,就看到数学老师在QQ班级群的提醒——
“各位家长,开学近一个月了,从这段时间来看部分孩子表现欠佳。有的不完成作业,有的字迹潦草,有的改错不积极,有的提前把整本书都做完了,上课要么发呆要么讲话……我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乘法口诀,依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记不住。希望家长们能够多关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这段对家长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个别超前学习和提前完成训练的孩子,已经给老师造成了明显的困扰。家长打着“为孩子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等旗帜,凭着一腔热血自己教孩子,真的能帮助孩子变得出色吗?
(1)提前学的孩子,后期爆发力为零。
早在9月1日时,广东广州就有这样一个视频引起了全网关注:
一名老师在教室准备上课的时候,一名小男孩突然举手:“老师,我有问题,这本书我在家里已经学完了,自己学完了。”
“学过啦?你们都学过啦?”老师很是惊奇地询问全班同学。
“学完啦!”“这本书我已经在学前班的时候学完啦!”“这个我之前学过了,早就学过了!学而思都是二年级的英语和数学。”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
虽然视频仅有一分零五秒,但我们发现,老师在认真讲其他的事情时,那一部分学过的孩子,是根本没有听的,反而是一副慵懒的样子,打着哈欠特别无聊。
提前学的孩子,以为自己会了,就习惯性不认真听讲。尤其是一二年级阶段,更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因为之前学过而骄傲自大,到了三年级老本啃完后,其坏习惯已基本成形。
到那时,其他能够跟着老师进度走的孩子,养成了自律、好学的习惯,逐渐爆发强大的学习能力,而那些曾经骄傲的孩子,却因坏习惯的养成让后期爆发力为零。
(2)预习与提前学,两者有本质区别。
家长错把提前学当所谓的预习,往往是葬送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
就拿小学语文科目来说,预习一般是熟读课文,然后解决生字条的读音和组词问题,另外就是书空类生字的手写字母、笔画、结构、偏旁等基础性问题,最多可以加一条对课后题目的思考。
而对于课文每个段落的剖析和精讲,这应该是老师在课堂上要进行的教学任务,我们绝不能轻易涉猎。
为什么呢?
第一,家长给孩子提前讲了之后,孩子上课是无聊的,就算是控制自己端坐在位置上,但老师依然能从孩子的眼神里看到空洞,那种对学习的渴望,在孩子的眼神里老师是看不出来的。
第二,学校的老师,是经过长期学习、层层选拨、多种训练后,才有资格站上讲台的。而家长呢?就算是文化程度稍高,但对文章的把控往往也不是那么精准。而很多培训机构也是录用的非专业人才,有的甚至只是简单地培训一两个月就上岗了。
预习和提前学有本质区别!预习,是让孩子对这个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对于更深层次的内容,孩子是持有好奇心的。而提前学,则是告诉孩子:“这个内容,你已经学完了,你可以不用再学了。”等到学校正式上课时,孩子也是这样一种心态,无聊、发呆、东张西望也就成了常事儿。
(3)家校共育的前提,是家长找准自己的教育重心。
学校教材的教学问题,应该交给专业的学校老师去做这件专业的事情。
在《少年说》里,曾有一个女孩儿,站在勇气台上这样说:“我的爸爸妈妈都是英语老师,很多人都很好奇,他们应该会在家给我辅导英语。其实,他们不仅不教我英语,还帮我在培训班报了英语课,请其他老师来教我英语。”
站在台下的爸爸回答着:“爸爸妈妈给你报英语辅导班,是因为爸爸是高中英语教师,妈妈是大学英语教师。”
“那你们教不了小学生吗?”女孩儿很困惑地问。
爸爸妈妈相视一笑,有些尴尬地说:“每个阶段,不是所有的英语老师都能够教每个阶段的学生,你应该让更加专业的老师来教你。”
看看,人家家中两个英语老师,都不敢轻易教女儿英语。而很多家庭,家长不过是小学、初中文化水平,就成天因为陪读等问题对孩子叫嚣。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作为父母的我们,只需要打好家校共育的配合战就行了!不要成天除了学习就是成绩,多关心关心孩子的习惯、品格等方面的培养,往往才是最为明智的。
——————
您认为提前学对孩子来说好吗?您的孩子有提前学吗?欢迎发表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