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秋分的这个周五,午后仍旧炎热,太阳照在浦江镇某综合体外墙的广告牌上,十余家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昔日盛况尚见一瞥。再过个把小时,早早放学的小孩将从各处赶来,在这里接着上课。经历了一个星期冷清的教培门店,迎来了最“热闹”的几个小时,而这,也远不及曾经。
曾经被视作“补习一条街”的梅川路上,多数机构依然正常营业,但整个行业的不确定因素依然“暗流涌动”,有给孩子报了班的家长赶来退费,也有佛系工作人员劝家长要谨慎……被网友誉为“黄金周五”的培训时段,也始终不温不火,甚至不少班额都没有满员,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幸运家长的感慨:
“周五班,我们报进了最后一个名额”
位于浦江镇某综合体的这间学而思开业刚刚一年,崭新、敞亮,一位身着制服的员工推着运货小车,在走廊里挨个搬运已经装箱的直播设备,“不能用了这些,要回收去……你好,麻烦让一下。”靠墙坐在椅子上的老先生赶紧挪了挪屁股,收回申出去的脚。
穿堂里,这样百无聊赖坐着的还有十来个人。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横过手机玩游戏打发时间:“我不愿意坐后面旁听,像给我上课,傻的。”
女儿读二年级,她很满意几年前买对了学区房,上学只过一个路口,但话锋一转自嘲道“补习班却要跑十几公里。”
收起手机,我们攀谈了起来,她说其实早先自己也不在这里上课,今年6月,家附近份刚刚开张了一家,没料到9月份就关了,学都已经学了还能怎样,只好跟着合并到这家来,好在环境不错平复了心里些许不快。
“刷抖音都知道的呀,双休日不让补课嘞。”她指指教室,“周五班,我们报进了最后一个名额。你要去APP上报名,看吧,‘已满’。”
“黄金周五”的时段,从“双减”政策出台要求双休日不能办学科补习班以来,就很快被家长和培训机构捕捉。这一天,下午放学早、时间充足,第二天也不用赶早去上学、上班,“早报早抢周五黄金时段”是教培机构今秋上新话术。
各间教室门外贴着的课程表上,双休日空空如也,而周五放学后的时间,两门课都排得满满当当。每门课两小时,需要连上下午班和晚上班的孩子,就要在四点前赶来开课,八点半才能下课。
这里的9间教室,只空了一个,其他房间都能听到小型扩音话筒里传出的讲课声。有的教室坐满了20个孩子,有的教室倒还有空缺,一间是五年级的英语课,一间是四年级的数学课,名额也不过还剩一两人。
相比周五,课表上周中其他时间显得没那么“饱满”,下午放学后零星安排了些课程,但开课时间要到下午五点以后,最多也是两门,但每节只能上一个半小时。这些时段的报名情况,比起周五名额还充裕。
“我们上的是数学,待会儿下了课还要赶去另个地方上英语,这里没有报进。路上一跑,本来能上两个小时的,现在只能上一个半小时了。”话音刚落,教室后门开了,穿着校服的小女孩走出来,妈妈打开口袋里的小杨生煎套餐,“饿了伐?快吃。”
昔日补习一条街:
“随到随报,补报还有班额”
沿街一楼是各色网红小吃店铺,二、三楼则是红红火火的各类培训机构,昔日每到周五晚上、周末时分,来打卡吃饭的年轻人与带着孩子来补课的父母,形成了人气超旺的梅川路步行街。
这样的补习人潮,伴随着“双减”而节节减退。奶茶店、咖啡店曾是送补孩子父母休憩的场所,围坐在一起不仅交流学习情况,还交换着补习机构的情报。
如今,哪怕是在周五下午的黄金补习时间也难觅成群的家长们,“双减”政策一出,有的家长果断退课佛系起来,还有些仍在上课的家长也开始犹豫不决,“能上一节是一节吧!”
“快点吃点小点心,就准备去上课吧!”周五下午一放学,顾先生就骑着电动车,风尘仆仆把孩子从学校接到学而思来补习,为了督促孩子要认真听讲,他还时不时地提醒,“上课要仔细听,不懂地要记下来……”
“双减”政策之后,顾先生依然给孩子报了两个班,“现在双休日不让补了,我首选就是周五放学的时间,稍微宽裕一些,毕竟平常孩子还要完成学校里的功课。”为了能把两门补习班都落实在周五,顾先生跑了几家补习机构,“我们原来都在学而思读,但有些学科学而思在周五没有开课。所以,我不得不换成了两家机构,要稍微奔波一下。”
与曾经的一位难求相比,梅川路上的学而思、昂立小学生、新东方等机构如今依然能有名额。以小学三年级数学为例,选择周中补习,可以随时插班,而周五晚上也依然有班额。
“我们没有扩大班额,原来双休日排的课程要缩减到工作日,因此周五晚上有些科目就不排了。”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机构运营是要核算成本的,我们现在周一到周四的学科班、以及双休日的兴趣班都报不满的情况下,不可能再扩班!”
一位二年级的家长王女士下班后匆匆赶来给孩子退班,“我们本来就是小学低年级,刚开始感觉大家都在补,就给孩子报班了。现在开学一个月了,跟着学校老师的节奏感觉挺好的,就不想补课了。”机构工作人员立马办理退费手续。王女士坦言,现在培训报个班就要几千元,整个市场又很不稳定,还是缓一缓再说。
周五的晚上,梅川路上的培训机构似乎依然在按照节奏在运转。只有街边的奶茶店店员一声叹息,那个助动车停车都要抢一抢的时候终究是一去不返了。
家长观望心态浓:
“一对一不香了,机构撤走没有一点预警”
所谓的“黄金周五”,并不属于所有人。曾经也是名号响当当的教培机构前台,始终未见波澜,一两个工作人员静悄悄守着岗位,各看各的手机。
这几家门店,有一个共同点——门头和前台的品牌大logo(标牌)下,副标小字被遮挡或者干脆拆卸,留下块补丁或一圈钉孔。
主打高端教培的某教育机构,昔日醒目的“一对一”被完全遮住。机构工作人员表示,“高端教育培训市场受到的冲击并没有那么大,因为客单价原本就高,相比较选择大班补课的家长,我们这里的家长还是相对稳定的。”
“两小时的一对一能不能拆开来,一小时一上?”“双休日能不能来答疑?”面对家长的诉求,工作人员表示都可以,如果选择一对一教学,上完一小时的课,还可以在机构里做作业,老师可以免费答疑。如果实在要选择在双休日答疑,那么该机构推出了面向家长进行,只要家在机构三公里之内,教师上门授课不收取额外的费用,依然是分学科教学,“你懂的!”
该机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不仅熟悉政策,还会对周边各个学校的情况进行分析,让家长对其专业度有一定的信赖,与此同时,他们机构内部还会提前知道行业其他机构的动态,她表示,“某机构爆雷之前就曾提醒过自己的家长要提前去退费,秋季班结束后,还有其他机构要关闭线下教学业务。”
这样听起来“专业”的话术,确实能够取得不少家长的信任。但只要上网搜索一下相关信息,就会发现这些所谓内部消息,不过是网络汇总,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一对一、一对三的每小时费用从300至800元不等,如果家长一旦选择这种辅导方式,一付费就高达上万元,机构的宣传,却很难打动家长的心,家长们都表示,“一对一补习成本太高了,万一再出点问题,金钱损失也很大。”
昂立教育,则用布条遮住了“学科”二字。
就在本周,一篇来自“昂立英语”微信公号的文章,字里行间倾诉破产之苦,网络“昂立倒闭”的传言迅速发酵,很快,昂立教育出面辟谣,表示这是一家于去年已经与自己脱离关系的名为南京昂立起航的公告,并非官方发文。
误会解除了,但实际中,一些昂立的门店的确没能靠着硬挤出来的“黄金周五”多熬几天,等来的是关闭校区。
就在这家商场,曾经占了两块区域的昂立,还能看出比周边的其他机构体量都大,但下半年开始,在此学了两三年的老顾客,已经无法继续光顾。一把U型锁插牢玻璃门,却锁不住屋内灯灭人走。
“他们撤走的时候,连logo都全部抠掉了。”一个路过的家长,送孩子去舞蹈班,途经这里时,发现不仅门头的招牌拆的拆、遮的遮,连落地窗上贴着的广告纸也都一一扣去了“昂立”两个字,原本大幅的画面,延展开这家上海本土的教培机构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现在却希望把自己从这幅图上完全抹掉。
“可能是不想让人看出来他们在关店吧?减小负面影响。”她拉着女儿的手,轻轻晃了下,补充道,“原本打算也送她来这里学英语的,现在么没了呀。”
从门店的人流量看来,至少在这家商场里,针对中小学学科培训的机构,只有学而思能见“黄金周五”的端倪,精锐的教室零星坐着几个孩子,至慧学堂偶尔能见人进出,一些不那么知名的教培机构,连灯都迟迟未开。
佛系机构人员劝三思:
“行业前景不明,劝家长报班要谨慎”
“我这个月的业绩已经是负的了,有家长来退钱,我就马上办。要来报班的,我会劝家长要谨慎。”“90后”的王先生长期在培训机构从事营销业务,他坦言,“我现在就躺平了,这也是对家长负责,能做一天是一天。”
原本培训机构有大量的营销人员,负责接待家长咨询、报班等事务,而他们的工资奖金直接与家长报班金额、以及人数挂钩,因此他们大多耐心热情,一般都要热络地与前来咨询的家长加微信。
现在的王先生现在则变得越来越佛系,“很多家长来问我,我们机构怎么样?其实,我就是公司的基层员工,上层的决策,我可能也要到最后才知道。因此,家长无论是报什么班都要谨慎一点为好。”
对于真想要报班的家长,王先生建议报普通大班,一个学期学费3000-4000元左右,万一出了问题损失也不大。只要上万的学费,王先生都劝家长要三思,“现在小学生低年级的家长基本都躺平了,现在急需补课的无非就是毕业班的学生。现在最好观望,先观望半年再说。”
为了能够填补双休日的客流,各大机构也纷纷推出了口才课、书法课等等。但传统学科类补习机构的转型,家长们似乎并不买账——艺术类培训市场原本就已经很成熟了,如果需要完全可以选择更专业的机构。
不受影响的学前家长:
“从小班就开始学英语了,现在还合规吗?”
学龄前幼儿学英语,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都市早就稀松平常,“双减”一出,即刻冷却了鼎盛一时的中小学学科类教培,大潮去后,学龄前的英语等培训浮出,相较之下竟显得热闹。
浦江镇某综合体内,一个拐角的窄道里,两排贴墙的小矮凳,密密地坐满了头发花白的阿姨老伯,蜷着腿,整整齐齐。不看门厅的招牌,乍一眼以为误入排队领鸡蛋的保健品销售现场。
这家叫做“小小地球”的店,在周边几间门可罗雀的机构的陪衬下,凸显人气兴旺。这是一家定位为“专注于青少儿英语教育”的品牌,面向4-12岁儿童教授英语课程。
在周五,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牵着小手领来的孩子里,有的刚上小学,有的还在读幼儿园。
一位体态发福的外婆带着外孙在大厅休息,小孩子趴在圆桌上做作业,等待开课。
“我们读学前班,从小班就开始学英语了,也没学点什么,就是来玩玩……你给阿姨讲一句英语啊,见面怎么问好?”小男孩在大人的招呼下,突然脸红,一边把头埋进椅背往外婆后腰里钻,一边像是说起了英语,但声音闷着,我们都没听懂。
外婆挤挤眼超外孙努了下嘴:“你看,他还讲不出什么的,学费一年一万三吧,一星期一次,他妈妈说英语都要从小学起。”
在人们对双休、寒暑假不能开学科培训,对资本不得进入教培领域议论纷纷的时候,好像忽视了“双减”《意见》原文的最后一段:
“各地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这里的用词是“严禁”,但似乎学龄前儿童线下的“思维训练”“听说起航”“阅读表达”从人们关注的视线中低调隐匿,安然无恙。
培训机构一间教室里,6个学前班的孩子和6个旁听的大人,分别居于教室中心和后排,年轻的老师伴着大屏幕上的动画片,教授着最基本的英文口语表达。
“不合规吗?一直在上,没听说啊……”能光明正大上课肯定合规,在家长心里,不就是如此吗。
“双减”后周五一定会是个黄金时段吗?实际上,所谓的“黄金”也只是相对于周中其他日子,与补习班人头攒动的曾经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从线下采访的实况可知,这短短的两个月,学科培训机构的火木已被冷水浇湿再难烧旺,只是对于家长来说,是否能让头脑也同样冷却下来?看看依然火爆的学龄前培训班,也许退烧药还要继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