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其坤是谁?只怕很少有人知道。哪怕他是中科院院士,哪怕他是清华大学的前副校长。他真正被大家了解是在一次采访。
2021年9月,薛其坤接受了央视主持人鲁健的采访,他当时的身份是南方科技大学的新一任校长。
在整个采访中,聊了很多,包括量子力学、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中国大学的发展等等。蔡校长侃侃而谈,应付自如。
然而,谈到现实版“钢铁侠”马斯克的时候,蔡院士的一句评价“我觉得我比马斯克想得更远。”直接引发了网友的群嘲,蔡院士也因此被称为“最强嘴炮”。
“你只是会想,别人在做”。“看来嘴比马斯克厉害”。“我发誓我想得比你远得多”。诸如此类的评论在视频后铺天盖地。
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我们的科学家都是这样,我真的有点失落,理论是想的,做,是要全程参与的”。显然,这起事件已经引起了部分观众对科学家群体的质疑。
毫无疑问,马斯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大的知名度,他不但是全球首富,更是可回收火箭的研制者,同时还是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者。
他把4位富豪送入太空,并让他们安全返回地面。他还想带着地球人移民火星,他不但是商业天才,更是科技的开拓者。他的征途可能真的是星辰大海。
和马斯克相比,薛其坤院士的知名度要差得多,不要说全球领域,在这期节目之前,即使在国内,至少在公众眼里,这位和透明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么,蔡院士对马斯克的评价是夜郎自大还是相对客观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蔡院士的生平。
蔡院士出生于1962年,1980年考入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在当时,大学没有扩招,属于精英教育,能考入大学的无疑都是学霸级的人物。
毕业后,他边工作,边考研,第一年考研,数学39分,第二年考研,物理39分,刚刚从全国重点大学毕业的他在理科上考出这样的成绩,多少有些不应该。至少说明了这位在大学的底子打得不是很扎实。
第三年也就是1987年9月,薛其坤终于考进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攻读研究生。3年后顺利毕业,进入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92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学生,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研究所工作,并在1994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
1996年,前往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物理系学习,次年获得国家杰青基金,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随即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在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院士的主要成就主要有2个方面,一个是2016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另一个是凭借“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获得了“菲列兹伦敦奖金”。
尤其是后者,具有极高的含金量。自设立以来,获奖者已经获得了12个诺奖。蔡院士是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在他之前,全亚洲只有日本科学家近藤淳获得过该奖。
很清楚了,这是位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且在本领域做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对马斯克的评价并没有任何的鄙视。
马斯克属于科技的应用者,而蔡院士属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而实际应用必然是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进行运用和创新。
从这个角度来说,蔡院士那句“我觉得我比马斯克想得更远。“就很容易解释了。理论研究者必然会比实际应用者考虑得更远,更细致。
因此,蔡院士这句话,非但没有任何的狂妄,相反,反而多少有点谦虚的成分。毕竟这句话只不过是陈述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而已。
写在最后:
一个人有没有资格去评价另外一个人,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如果把这个问题分解一下,答案又很简单。
比如,评价一盘菜是不是好吃,只要尝过这道菜的人都有资格。你可以说好吃,也可以说不好吃,毕竟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但如果评价一道菜的制作过程中是否有问题,就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了。这需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哪怕不会厨师,也不会做菜,至少也要了解做菜的过程吧。
评价马斯克是不是帅?所有人都有资格,虽然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但不妨碍给出一个结论,尽管这结论未必就靠谱。
但评论马斯克的技术和想法有多少科技含量,就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了,这需要相当的知识储备,对相关的科技有一定了解。
显然,蔡院士作为一个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完全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他评价马斯克的想法,远比普通人的评价要靠谱得多。
相反,那些嘲笑蔡院士的朋友,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人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来判断呢?这个问题相必并不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