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即便是毕业了、工作了, 我还是喜欢看教科书

我现在读书或者看新闻的时候,遇到不了解或者不清楚的概念,第一个反应就是找教科书。

教科书,尤其是大学阶段的专门学科的教科书,比所谓的经典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更为重大。

2020年,全国共有高等教育学校2738所,建国之初也才205所,毛入学率是0.26%。这些年,中国经济能够快速赶超前进,就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能够支撑起高等教育发展就是教科书和社会、家庭投入。

这其中的重大意义,既有理论的证明,也有实践的验证,无需多说。这里只是想谈下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

我不是经济学科班出身,选修经济学的时候,就买了一本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到现在仍然记得那个清晰的概念: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这个定义非常值得思考。明白这个含义,就不会说出茅台这么贵,有人认为就是酒精兑水,不值钱,这样的话出来。

我学统计学的时候,数学基础很差,但是一位老师给我推荐了一本《统计学》,统计学大牛

David Freedman的著作,全书没有复杂的数学推理,就是在讲统计,这本书是国内著名的统计学家魏宗舒教授领衔翻译,明白流畅,非常好读。

也就说,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归根结底是基本概念没有理解透彻,一本好的教科书他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知识体系,值得深刻揣摩。

其实,你要看很多人在争论,自以为有道理,其实他们对基本的概念都不了解,不过是在错误的圈子里打转,还偏偏自鸣得意。

有些人说的教材最好是英文原版,我觉得没必要。

上面说的《统计学》、《经济学》都是著名学者翻译的,质量是没得说,关键还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

就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你买一本经典教材的就像当可以不停分红的蓝筹股,可以随时给你带来收益,但是你要买垃圾书,不仅没有好处,而且还会误导你。

当然,学教材首先是跟有趣拉不上边,但是学习本来就不是为了有趣。

跟国外的教科书相比,我们国家的教科书简直就是白菜价。

以Thomas' Calculus 为例,在亚马逊上电子书卖人民币395元,纸质书大概是200美元以上,中文翻译才88块钱。

所以国外的学生买不起教科书,我们这边很多人还说贵,我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很令人无语。

某种意义上说,对待知识的态度决定一个人认知的高度。

什么是价值投资,就是花最少的钱买最有价值的东西。

优秀的教科书就是最好的价值投资范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