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高校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学科本位”“专业本位”等思想根深蒂固。较之美国等国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我们仍有明显的差距。
两者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需求极为迫切。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高,能力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校急需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力和素质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增进二者的有效衔接。
以当前国家对高校学科评估为例,以学科评估为契机,增强高校人才培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以毕业生就业质量为重要指标,及时撤销、增设新专业,对高校设置情况进行优化升级,以回应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避免造成人才培养断层。
两者融合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
专业知识是大学生安身立命的基本技能,可以保障其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但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是否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否具有灵活创新的思维视角又尤为重要。
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对复合型人才、学科交叉人才需求急剧增大,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内容。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并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不能唯工作岗位、单一的专业技术是从,不能只是做知识的接收终端,而要努力成长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全面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学校对二者融合的关注度参差不齐
受学校所处地域、人才培养定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流于形式,停留在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与督导层面,未切实制定相关政策,导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仍聚焦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将创新创业教育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
二者的割裂使得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受限,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社会上的长久立足。此外,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为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的引导,致使最终的学习效果大部分停留在试卷上。
结语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理应将“创新”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转换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服务社会的要求。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好地探索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就业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