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985硕士中年失业开摩的, 26岁女大学生代驾洗车: 请尊重每个手心朝下的人

一个985硕士选择去开摩的,一个本科生白天跑代驾,晚上通宵洗车。

这是最近接连上了热搜的两件事。

听起来,有些讶异,有些心酸。

开摩的的硕士名叫杜洋,今年38岁。

他有太“光辉”的过去:

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大一过英语6级,裸考过专业英语8级。

雅思8分,托福110多分。

可以说,是个高材生。

毕业后他开过公司,当过培训学校校长。

过去几年,每年收入有40多万。

这在他所在的城市长沙,属于一个相当惬意的水平。

杜洋在给学生授课,图源:澎湃新闻

可现今,杜洋因为失业,成了个摩的师傅。

开着租来的电动摩托车,戴着20块钱买的两个头盔,每天早上7点开始,挤在上班的人潮里,满城拉人。

在这遍地网约车的时代,摩的师傅,挣得有限。

好的时候,一天几十块,差的时候就几块钱。

几天辛苦跑下来,勉强有个200多元。

杜洋正在拉客,图源:九派新闻

白天代驾,晚上洗车的本科生,叫刘淑仙,是个26岁的姑娘。

她毕业于重庆工程学院,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

这个专业,很容易让人联系到互联网、计算机那些前途光明的工作机会。

可她,却在最好的年纪,同时打着两份工。

还都是累人的体力活。

这些年,她卖过烧烤,开过饭店。

但因为用料讲究,导致收支不平衡,前前后后亏损了20万。

为了还债,她每天中午12点到晚上7点到处跑代驾,收工后紧接着又和朋友通宵摆摊洗车,直至第二天早上6点。

每个白天,女孩奔波在酷热的重庆街头。

每个深夜,又清洗着一辆辆车上结块的泥尘。

凌晨的客人,多是跑运营的普通司机。

价格,也只能便宜至出租车8块,网约车10块。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普通人生活的不易,和在低谷时卯足了劲往上爬的坚毅。

但当这两个人上了热搜,依然能听到一些异样的声音。

“硕士干摩的,不是浪费学历吗?”

“本科生打这种工,大学等于白念了。”

甚至有人专门发文批评:

“作息颠倒,透支身体,过不了几年,你的同龄人就会抛弃你。”

何止是网上。

杜洋的儿子在读小学,有同学家长看到他开摩的,告诉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间又互相一传,导致杜洋的儿子回家吵着说,再干摩的,就不理他了。

刘淑仙的洗车摊刚开业,有曾经的同学来洗车,对方甚至为她难过得哭了出来。

在所有人眼里,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怎么能干这么一份“不体面”的活计。

可我们不知道的是,于他们而言,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02

开摩的的杜洋,过去十几年,干的是英语培训工作。

2014年开始创业,2017年又开了自己的培训学校,多年的打拼,全在教培行业上耕耘。

但“双减”一来,他的时代结束了。

不能补课,不能家教,人到中年失了业。

站在曾经的培训学校门口,看着一车车被拉走的桌椅,脚边放着打包的行李。

才明白,什么叫生活的重锤。

但他没资格趴下。

身后是年迈的双亲,膝下是年幼的孩子。

中年,就是一个不管自己被风雨淋得有多狼狈,也要拼了命给全家人打伞的年纪。

可38岁在职场是个尴尬的岁数。

杜洋一时间看不到出路,只能迅速抓住救命稻草,哪怕是小钱,哪怕权当过渡。

能挣一点,也是一点。

他说:

“我不丢脸,如果我什么都不做,在家呆着,那才是浪费学历。”

杜洋载客,图源:澎湃新闻

洗车的刘淑仙,出生在单亲家庭,家里条件很差,没有自己的房子。

从小在亲戚家寄人篱下,桌上有好吃的菜,她再想吃,也学会忍着等别人吃过再动筷。

母亲再交过男友,但对方不止游手好闲,还动不动把母亲打得鼻青脸肿。

早点独立挣钱,为母亲遮风避雨的念头,早早刻在了懂事姑娘的骨子里。

上大学,她就摆过小摊,打过零工,给自己攒学费。

读书也挺努力。

刘淑仙的证书资料,图源:极昼工作室

可毕了业,她清楚地明白一个事实:

自己只是民办大学毕业生,没有足够竞争力,如果像别人一样进小公司,按部就班工作,也许只能勉强养活自己。

但她耗不起。

创业,刘淑仙赚过也赔过。

之所以现在选择代驾和洗车,是因为成本不高,只要肯拉下脸,把车开好、洗干净,至少每天的收入都能很稳定。

靠着努力,她两年内几乎还完了20万的债。

她也有了更大的目标:

边做边学,积累资金和经验,未来尝试更大的可能。

“苦着苦着,万一甜了呢?万一不甜,就再努力,一定不会放弃。”

原来,关掉学历和文凭的滤镜,他们不过是两个为生活攥紧拳头的普通人罢了。

我们总是笑别人活得不够通透,眼光不够长远,格局不够大。

只知道埋头挣钱,穷人思维,浅薄又世俗。

可我们却忘了,不是每个人,都有和自己一样的资本。

我们没有幼年饱尝贫穷的滋味,没有中年体会失业的慌张。

能够用更轻盈、更优雅的方式活着,只是因为,你比他们幸运而已。

03

之所以专门写写这两个人,是因为一种由来已久的风气:

我们太爱谈意义、价值、层次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但凡被物质和金钱束缚的人生,都觉得俗气。

比如,一句流行的、但并非毛姆原作的名言:

“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xx抬头看见了月亮。”

比如,出身优渥,赚钱轻松的高晓松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再比如,曾经地产大佬王石说:

“现在的年轻人都太急躁了,整天只想着赚钱,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到公益或探险上去。”

但当真每个人,都有这样洒脱的底气?

这世界本就是参差不齐的。

有人能不急着赚钱,不急着买房,到处见世面,实现自我价值,有人只能为一日三餐打拼;

有人能安心地读书,拿各种文凭,找个喜欢的工作,一边享受生活,有人只能打几份工,疲于奔命。

可当你撑着伞,闲庭信步,嘲笑那些狂奔的人太狼狈,不懂得慢下脚步赏赏雨。

却丝毫没在意,他们只是因为没有伞。

3年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把阳春白雪的古诗词,教成了幽默段子。

被人拍下,一夜爆火。

走红两年后,戴教授开始写书、接受采访,出席各种演讲、活动,甚至开了直播。

责骂声越来越多。

一次讲座,一位男士站起来当面质问:

“我承认你课程很好,但你这样疯狂捞金,有一个文人学者的风骨和风范吗?

作为知识分子,更应该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吧?”

话,说得很难听。

戴教授,也并未在公开场合回应。

直到前段时间,他一段采访视频被翻了出来。

这才知道,那阵子他到处“接活”,是为了救他太太的命。

相伴几十年的妻子,得了肺癌。

靶向药一盒5万多块,还只有30粒。

除了药,还有看病、住院的费用,每月医药开支七八万。

放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有天他回到家里,发现妻子蹲在地上大哭。

原来妻子拿药时,因为手抖,一盒药全掉在地上,还差几粒找不回来,心疼到崩溃。

戴教授轻声安慰妻子:没事,不就是一颗药吗,多大点事?

可转身,他拨通了电视台的电话。

那是曾多次邀请他做节目的电视台,但他每次都拒绝。

这一次,当钱成了急需品,戴教授再也顾不得什么体面。

在采访里他哽咽道:

“很多人批评我到处赚钱没有文人风骨,可如果丢了妻子,我要文人风骨做什么?”

慷他人之慨易,体他人之难少。

若是能轻松躺赚,谁愿意用难看的模样挣扎。

若不是身上还有重担,谁愿意用卑微的姿态谋生。

看到别人慌慌张张,只为图碎银几两,别妄加指责,别嘲笑奚落。

因为那碎银几两,真的能解他们人生的惆怅。

04

杜洋的故事,还有处很打动我的地方。

那天,他开着摩的,送一位游客前往长沙橘子洲头。

他看着远处滚滚的江水,心生了一个念头。

第二天早上,趁着整座城市还在慢慢苏醒,他骑车又来到这里。

花了半个小时,将《沁园春·长沙》翻译成英文。

然后,站在江边,大声地朗诵起来。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边谋生,一边不忘热爱,这是他给自己的浪漫。

而那字字句句,何尝不是送给仍在拼搏的自己。

00:39

这画面,像极了那个工作间隙,在送餐地弹钢琴的外卖小哥。

他是37岁的李瑞丰,成为外卖员之前,他曾有更体面的过往。

钢琴10级,做过音乐人,出过专辑,上过央视。

只不过,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音乐干不成,他又转去影视行业,抱着吉他去闯荡横店。

但疫情影响,他等不到开拍的新戏,不仅没收入,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断粮”两个月,他不抱怨也没逃走,干脆先送起了外卖。

毕竟,比梦想更重要的是吃饭,只要赚的是干净钱,就坦坦荡荡,理直气壮。

可有老家的朋友知道了,讽刺他:

你怎么干这个去了,多丢脸。

但李瑞丰说:“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为什么算丢脸呢?”

我们都对“体面”这个词,误解太深了。

这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手心向上,一种手心向下。

手心向上的人,看上去高贵,可要么习惯索取、得到,有着殷实的依靠。

要么只会说不接地气的大道理,然后两手一摊不作为。

但手心向下的人,懂得在任何时刻,伸手抓住自己想要的。

这样的人,即便姿态看起来不那么优雅,却是真正的体面。

共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