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你支持“推门听课”吗?吉林一位老师在10月初发文吐槽学校的“推门听课”,认为这是一种畸形的制度,对老师不够尊重。对于“推门听课”,有的老师“反感”,有的老师“不怕”,为什么大家的态度截然相反?我认为背后有五个关键词:态度、方法、结果、形式和人群。
一、态度
有一个词叫“欣赏”,欣赏的背后是学习和总结;有一个词叫“挑剔”,挑剔的背后是找茬和打压。同样的推门听课,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落地的时候,就演变成了不同的风格。如果推门听课的态度是欣赏,那就是一种正向的交流,互相促进;如果推门听课的态度是挑剔,那就很容易变成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如果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都总结归纳出来,形成体系,对于学校整体教学实力的提升就是有益的。老师、学生、家长都会因此而受益。如果只放大缺点,鸡蛋里挑骨头,就容易形成攻讦和指责的氛围,老师们对此当然是牢骚满腹。
二、方法
很多人把推门听课当成是一种检查,这种情况下,听课者就成了检查员,老师就成了被检查者,天然产生了地位落差和身份对立。于是,检查者志得意满,被检查者谨小慎微。
有的推门听课,虽不提前通知,但会在上课之前进场,免得中途打断老师;有的则略显唐突,在老师上课过程当中推门而入。在我看来,前一种“尊重”的意味相对强烈,后一种与其说是听课,不如说是考验老师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
三、结果
有的学校会把老师课上所讲与老师教案进行对比,以此作为一种检查的标准。依我看这似乎不太科学。对整体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状况最了解的就是老师本人,在授课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花时间去解决学生的问题,比起按照提前准备的教案照本宣科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推门听课的人在听完课之后,不能只把检查和对比作为结果推出来。更应该做的是,作为旁观者将整堂课的逻辑耐心梳理,做出总结,这才有利于大家共同进步。如果工作再细致一点,推门听课的人在推门之前,应该对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先做一番了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四、形式
很多学校的硬件建设已经非常到位,教室里都配备有摄像头。既然如此,仅仅从旁听的角度看,推门听课与在摄像头之前观看,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也许在摄像头之前的课程反而会更加真实。
如果要推门听课,那推门听课的人能否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参与课堂的互动?如此这般,也许对课堂上的孩子们来说,反而多了一种新的课堂体验。
五、人群
推门听课也要因人而异,有的学校领导喜欢听老师讲课,但自己从不带课,自己即便带课,也不允许老师旁听。长此以往,会不会与老师之间越来越疏离?会不会反而扭曲了推门听课本身的意义?
有的老师性格沉稳,是否有人听课,对他来讲没有多大的区别;有的老师容易被影响,推门听课容易打断他的思路。但这并不代表他备课不好,或者教学能力不足。
总而言之,我认为“推门听课”这四个字,不能单单从字面上去评判。更重要的是它发生在哪里?以什么形式发生?谁来主导?达到了什么样的结果?
你支持“推门听课”吗?你怎么评判自己所经历的“推门听课”呢?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