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扁担妈妈”麦琼芳: 一名洗衣工如何培养出20位清华北大学子?

她,是87个孩子的母亲,27位老人的女儿。

没什么文化的她,将20个孩子送上清华北大,将47个孩子送往海外求学工作。

收入不高的她,赡养了27位孤寡老人,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度晚年。

没多大力气的她,挑了30多吨生活用品到山区,挑坏了18根扁担。

她就是人称“扁担妈妈”的麦琼芳。

1960年,麦琼芳出生于广西百色市。由于家里贫困,麦琼芳早早辍学打工。

作为一名文化水平不高的女性,她的求职之路很是艰难。几番辗转,她才在百色市人民医院谋到洗衣房勤杂工的工作。工作虽辛苦,但麦琼芳干得很卖力。

1979年冬,一名同事邀麦琼芳去家乡游玩,她欣然答应。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次邀请竟改变了她的一生。

同事的家乡远在山区,那时山里还未通车,他们便沿着山路一步一步走去村子。冬日的寒风在山间呼啸,冷空气直往衣服里钻,麦琼芳使劲裹紧了外衣。

好不容易走到村子,她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只想找个地儿坐下休息。但是,逐渐映入眼帘的景象让她目瞪口呆。

低矮的楼房破败不堪,在寒风中摇摇欲坠。老人孩子们穿着灰扑扑的衣裳,身上满是补丁和破洞。有人趿拉着看不出颜色的拖鞋,有人光脚在地上走……

麦琼芳光是看着他们就觉得浑身发冷。她心下寻思:我以为我已经够穷了,没想到世界上还有比我更穷的人!

回家的途中,麦琼芳一直在想:他们太可怜了,我得帮帮他们。

到家后,麦琼芳将所见所闻告诉了母亲和哥哥姐姐们。母亲叹了口气,环顾家里一圈,说:“咱们家里用不到的东西,或者人家比我们更缺的东西,你就拿去给他们。”

麦琼芳乐了,其实她也想到了这个法子,只怕家里人不同意。这下母亲开口了,她就放心拿东西去了。

“你家有不穿的衣服吗?给我吧。”

“你这里有没有多余的盆啊?”

“这双鞋子不要了吗?我拿走了啊。”

……

这些话常常挂在麦琼芳嘴边。家里的东西根本不够老人孩子们用,麦琼芳就挨家挨户讨旧衣物和废弃的锅碗瓢盆。

刚开始有人觉得莫名其妙,猜想她是不是收集旧衣服去卖钱。等得知真相后, 都笑她是个傻姑娘。麦琼芳可不怕别人笑话。她笑盈盈地接过东西,谢过人家后就乐呵呵地往家里跑。

她手工编织了两个大麻袋,把讨到的生活用品装进去。等集齐了满满两麻袋,她就用扁担挑着,翻山越岭送到山村去。

路途近的时候,花两三个小时,路途远了,要花上五六个小时。有时去一趟山里,回家已是深夜了。

两麻袋东西加起来有上百斤重,没多久麦琼芳的肩膀就被磨破了,长了厚厚的茧子。

每月送物资就累得让她快散架了,但不怕事多的她又给自己加了个重担。

1982年,麦琼芳挑着两大袋衣物到了田林县平洋屯,一群孩子蹦蹦跳跳地迎出来。她一脸笑意地把衣服、鞋子、生活用品分给老人小孩。

东西分完了,一个小女孩扯了扯她的袖子:“阿姨阿姨,你看那边有个哥哥哭了。”

麦琼芳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位老婆婆搂着个十来岁的男孩儿在家门口哭。她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询问。原来,孩子考上学校了,家里没钱,没法儿继续上学。

看着相拥而泣的婆孙两人,麦琼芳的内心苦水翻涌。她自己吃够了没文化的苦,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她一边抹着眼泪安慰他们,一边暗自打起了算盘。

一个月后,她又挑着两麻袋物资来了。

这一次,她送来的不止是日常用品,还有厚厚的一沓钱。那是她一直以来省吃俭用存的50块钱,而那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是47元。

她找到婆孙两人,把钱塞到他们手里。看着手里的钱,俩人泪流满面,呜咽着向麦琼芳连连道谢。

看到他们喜极而泣,麦琼芳也忍不住掉下眼泪。眼泪里,有心酸,有喜悦,还有一个新的想法在慢慢升腾。

她想资助山里孩子上学。

尽管当时工资微薄,这个想法却异常坚定。从那天起,她就一边上班,一边收集生活物资,一边四处兼职挣钱。

然而,1985年却发生了一场不小的意外。

一天,麦琼芳挑物资到隆林各族自治区德峨乡的一个村庄。途径一段悬崖时,她突然失去平衡,连人带物跌了下去,陷入昏迷。

所幸没有摔出大事,昏迷一阵后她就醒了。一睁开眼,麦琼芳就恍惚看到老人孩子在村口凝望。

她揉揉眼睛,慌慌忙忙找回物资,不顾浑身疼痛,一瘸一拐地送到了村里。

这一摔,给麦琼芳落下了腰疼的病根。每每想起那天跌落悬崖的场景,她总是不寒而栗,但这丝毫没有动摇她继续送衣物的决心。

结婚后,麦琼芳带着丈夫一起送物资。等到儿子四五岁的时候,麦琼芳为他找了一根小扁担,让他挑少量衣服,一家三口一起送生活用品到山里去。

见到因贫困面临失学的孩子,麦琼芳就为他们送去学费;见到孤儿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在征得其亲属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们带到城里生活,供他们上学;见到孤寡老人,她也接他们到家里,悉心照料。

1987年,有爱心人士了解到麦琼芳的事迹,就给孩子们寄钱,资助孩子上学。

截至2015年,麦琼芳的足迹从田林县平洋屯延申到右江区、隆林、凌云等县区的数十个边远村屯,共计抚养了87个孩子,赡养了27位孤寡老人。

她家只有一套86平米的房子。最多的时候,房子里住了16个孩子,3位老人和麦琼芳一家三口,共计二十余人。

在这小小的房子里,大家和睦相处。日子虽然艰苦,但充满了爱与欢乐。

谈起自己的孩子们,麦琼芳总是开怀大笑,但有一个孩子,却让她每每说起都泪流不止。

这个孩子叫黄俊。早年的时候,他的父母去世了。麦琼芳将他接到家里时,他才9岁。

黄俊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解放军。高中毕业后,他成功通过武装部选拔,成了一名真正的解放军战士。由于表现优异,黄俊每年都会得到部队嘉奖。

当兵第六年的时候,黄俊写信给麦琼芳:妈妈,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战友,想跟我一起回家过年,可以吗?

麦琼芳乐坏了,回信说:咱们家这么多孩子,多一副碗筷没什么的,你带他一起回来吧。

麦琼芳天天盼望儿子归来,盼着盼着,就临近春节了。一天,部队里突然来了封电报:妈妈,快来部队接我回家吧。

麦琼芳以为儿子要给她惊喜,满心欢喜地坐上火车去找他。

然而,现实却将她的幸福撕得粉碎,把她扔进苦痛的洪流之中。

她在殡仪馆见到了儿子。

看到黄俊一动不动躺在冰冷的床上,麦琼芳腿软了,喉咙也像堵住了似的发不出声音来,只剩眼泪止不住外涌。

儿子的面庞在她的泪眼中一遍遍模糊。良久,她哽咽着责问:“俊儿啊,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跟妈妈见面,我受不了,你快站起来,跟我一起回家,我们回家吧……”

一旁的战士哭着跟麦妈妈说:“那天我和黄俊一起去买年货,回来的时候看见两个小孩掉进了冰河里,黄俊就是为了救那两个孩子才失去了生命。”

听着战士的描述,麦琼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久久沉默后,她颤抖着声音说:“儿子,你做得对。用自己一条命救了两个孩子的命,妈妈支持你,支持你。”

黄俊是麦琼芳一生最大的骄傲,他的离开也成了她最深的伤痛。随着年月流逝,这种痛苦愈发深刻。

痛失爱子的伤痕还未抹平,生离死别却再一次降临。

2004年,麦琼芳的丈夫死于意外。

失去深爱的丈夫,麦琼芳眼泪流尽了,力气花光了,整个人都被抽空了。这个家的顶梁柱轰然倒塌,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麦琼芳一个人身上。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麦琼芳坚持不下去了的时候,她却开始发疯工作。

她一天打三份工。白天照常上班,五点半下班后,随便喝点粥,就去烧烤店串烤串,忙到十一二点,回家吃个饭洗个澡,又去银行看门守夜班,一直守到早上7:30。

她还把房子抵押了,贷款买了块地,开辟了一处农场。在农场里种菜,养鸡,养鸭,养猪,基本实现食物自给自足。邻里乡亲也会给她送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

有时她还会将鸡蛋和鸡鸭肉拿出去卖,赚取少量生活费。即使这样,钱还是不够。实在没钱的时候,她就向母亲和哥哥姐姐借。

就是在如此光景中,她日日夜夜连轴转,一晃又过了十余年。

生活坎坷,但初心未改。自1979至2015年,她将自己的事业坚持了整整36年。

有人问麦琼芳,为山区挑去这么多生活用品,不累吗?

麦琼芳说:“每次将衣物送到村里后,就想着再也不要挑了,太累了。但是看到老人孩子早早守在村口,期盼我的到来,就舍不得。”

有一回,一个小女孩对麦琼芳说:“阿姨,这是您去年给我的衣服,我都舍不得穿,怕穿坏了。您还能再给我一件吗?”

听到那稚嫩的声音和天真的请求,麦琼芳觉得既心疼又温暖。

这些年来,麦琼芳早已成为许多老人孩子的期盼。她去村子的那一天,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

每次长途跋涉后,都是一次新的感动。所有的感动串连成她坚持的动力,支撑她走过风风雨雨的36年。

还有人问,无偿养育那么多孩子,图个什么呢?

麦琼芳说:“图个开心。有那么多孩子喊我妈妈,我挺开心的,累也值得。”

麦琼芳养育的87个孩子都亲切地唤她“麦妈妈”。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使他们比常人家的孩子更懂事。

生活上,每个孩子都很独立。他们主动做家务,帮忙打理农场。放学回家早的孩子就洗菜择菜,稍后回家的就切菜、炒菜,再晚一点的就摆桌椅碗筷,完全不需要麦琼芳操心。

学习上,家里的学习氛围非常好。高年级的帮扶低年级的,成绩好的帮助成绩差的。大家共同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87个孩子中,20个考上清华北大,47个出国学习工作。

孩子们的成就让麦琼芳倍感骄傲。她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回首走过的大半辈子,麦琼芳总会想起小时候母亲常说的话:

“当你看到人家有难的时候,你就伸出一只手,帮他一下。他不一定会回头说谢谢你,因为他忙着要走,你不要怪他。

人一辈子都需要别人帮忙,出生要人家接生,死了也要人家抬去埋。帮人一点点,人家轻松一点点,自己也快乐一点点。”

母亲的教诲,深深烙印在麦琼芳心里。即使生活再苦再难,她都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

2012年麦琼芳被评为“感动百色十大人物”,2015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随着她事迹的传播,越来越多人开始资助她。然而也有声音指责她,说她这一切都是假的。

麦琼芳没有回应,依旧默默做着自己的事情。

15年,麦琼芳在一档节目上宣布,这是最后一年收养孩子。已经55岁的她,身体吃不消了。

这时,许多声音又喧嚣起来。有人称她是一个骗子,有人说她做这些是为了晚年有保障,还有人说她名利双收后就甩手不干了。

流言四起,麦琼芳依然沉默。

她的儿子韦晶在一条视频中说:

“回头看,跟你一起走过了那么多年。我觉得你是一个会骗人,胆小怕事的女人。第一次有媒体报道你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背后指责你,说你这么多信息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

那时我想,你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把所有信件都摆出来,告诉别人,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虚妄。你为什么不带着我们这群孩子,跟指责你的人对抗,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

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从你走过的路途中读懂了另一个你。或许就是这样的平平淡淡和与世无争,让你教会了身边所有的孩子,如何去看待生活,如何理解生活。”

贝多芬曾说:“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或许正是因为善良,麦琼芳才扛住了生活中的苦难,扛住了各种怀疑与猜测,将自己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雨果有言:“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因为善良,麦琼芳在山区播种了温暖与希望,像一颗太阳在孩子们心中闪耀。她不仅给了他们人生另一种可能,更赋予了他们别样的财富,让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牢记初心,勇敢前行。

她,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温暖正义的一面,让我们知道在这混沌的世间,还有人愿意用一颗赤诚的心,为那渺小的希望付出一切。

而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神所在。

. END.

【文| 灵里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