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高校取消编制,中小学会参照执行吗?未来,“铁饭碗”也不铁了

在部分省份,收回高校等单位的事业编制,已正式启动。有报道称:2020年以来,黑龙江省共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名。我们身边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招聘新的教职员工,都只采取“聘用制”,新员工将不再拥有事业编制。

按照现在的形势,高校全面取消编制,大概只是时间的问题,那公办中小学有没有可能会取消编制呢?

最关心这种问题的当然是一群准备参加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很担心自己好不容易考上的编制,几年之后会突然“消失”。

我们不能说考生的这种担心多余,不过公办中小学取消编制的可能性实在很小,起码近几年不会大范围出现。原因至少有两个。

第一,虽然高校和中小学同属教育系统,但单位性质有很大差距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讲的高校和中小学,均为公办高校和公办中小学,在民办高校和民办中小学,一般没有编制的说法,就算有,也不是大家通常理解的那个意思。

公办高校和公办中小学都是教育系统里事业单位,日常运营及基本建设高度依赖地方财政或国家财政,但两者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差别。

根据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分类,承担义务教育的公办中小学,因为资源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被划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包含大多数地区的公办高中);承担高等教育的公办高校,因为资源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被划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财政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支持办法。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单位性质不同、财政支持形式不同,人事管理制度就肯定会有差异,高校取消编制,中小学不一定非要跟进。

第二,编制的存在,既能吸引人才加盟,又能增强中小学教师岗位的稳定性

有编制象征着有保障,很多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办中小学教师岗位,就是冲着编制去的,如果没有编制,中小学教师的吸引力会大减。虽然不可能出现没人报考的极端情况,但稍稍有点门路的人,都不会再去中小学任教。

另一方面,编制的消失,会让中小学教师岗位变得极其不稳定,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会毫无顾虑地跳槽到私立学校。此时在大家看来,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区别仅仅在于工资待遇的高低。

可以看出,公办中小学在职教师若没有了编制,以现在的工资收入,不仅吸引不了优秀人才加盟,也无法阻止优秀教师的流失,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会变得难以保障,普通人将很难再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

中小学教师与高校教师不一样,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的孩子,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自律性不强,在很多问题面前会显得手足无措。中小学教师要教给这些孩子知识,对他们施加积极的影响。而一旦教师队伍变得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就很难持续输出积极因素,孩子们的成长将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成年人,成年人的情绪比较稳定,心理调节能力强,老师对他们而言是“点拨者”,真正的学习和提升,要靠他们自己。所以,相对高校,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更重要。

事实上,高校取消编制并没有全面铺开,主要在一些发达地区高校或知名大学进行。在一些知名大学,编制对学校多数教师来讲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知名大学老师的工资待遇非常好,他们又可以在校外合法开展兼职兼薪,他们没有编制,某种程度上是少了一些体制内的束缚,开展兼职兼薪会更方便。

当然,从现在改革方向看,就算公办中小学教师编制不会取消,未来,教师的“铁饭碗”也不会像以前那么铁了。有些地区在中小学教育系统采取“能上能下”的教师评聘体制,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有些地区大范围实施教师交流制度,优化教育资源;更多的地区,正在不断完善公办中小学在职在编教师退出机制。

编制能稳定人心,但又有可能让教师变得懈怠。如何做到既能稳定教师队伍,又能让教育系统充满活力,这是教育改革要面对的问题,真的好难解决。

今日话题:你认为公办中小学教师编制该取消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