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南航“爆炸”日记字里行间见真情: 毕业真的太难, 读研读博要注意

大周末的,南航就爆了。南航实验室的这一声响,再次给高校敲响了警钟。实验室安全,应该成为高校师生的一堂必修课。

很多人可能觉得,大学实验室不像工厂,都是小打小闹,最多就是化学品有腐蚀性,或者实验室用电安全问题,一般也不会出什么大事。其实不然,现在高校里的实验设备,有的比工厂里的还大,用的实验试剂或者化工品,危险程度比一些化工厂还高。

然而使用这些设备和化工品的人,看似都是高学历,是硕士博士,但实际上并没有经过系统的上岗培训。有的老师只是发一个实验室管理手册给学生看看,至于看没看,看完记住了没有,并没有上心;有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总想着省事,不带防护装备,不按规则程序;多数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安全人员,分管实验室的办公室人员往往并不懂专业,对一些安全隐患根本就看不到。一边是高危,另一边却是薄弱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制度,所以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事故频频发生,而且还经常发生在实力比较强的985、211高校,这说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问题是普遍问题,跟学校实力没有关系,只跟学校的管理水平有关。

有评论在指责学生"居然不懂得这种火灾不能用水救火"。现在看来,拿着水"救火"只是为了给栏杆降温,让同伴能逃生。而且很多同学抱着电脑跑出来,真的很真实了,毕竟毕业太难了。一南航生的日记,也让小编看了颇有感触。

晚上辅导员照例来查寝,我是红着眼开的门。辅导员问:“大家都好着吧?有人出去了吗?”舍友回答:“有一位刚刚出去走走了。”辅导员吓得赶紧追问:“不是因为太压抑而出去的吧?”我们哈哈一笑:“不是啦!就是随便出门走走而已啦!”

其实大家都不太好。有人目睹了那朵巨大的蘑菇云;有人目睹救护车拉走了三车人;有人看到一些同学从楼里跑出来的时候手里还抱着笔记本电脑;有人看到两名学生在明明可以自己先跑掉的情况下,选择留下来用水给栏杆降温,以便让被困的同学能够顺着栏杆爬出来。谁知突然发生二次爆炸,火光瞬间将他们全部吞没。

事故原因我并不清楚,很多细节也需要等待官方更权威的核实与调查,这里就不讨论事故本身了。

但我很难不与这些硕博生共情。

我想起了很多我所认识的校内外的研究生,他们性格迥异,品格也没有一些人想得那么高尚。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身上都多少带有着一些可爱的书生气。这些书生气有时候会让他们显得很笨拙,但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纯真。——在读书的时候、在做题的时候、在跑数据的时候、在建模的时候、在做实验的时候、在开读书会的时候、在讨论学术问题的时候……不管是真心喜欢科研,还是仅仅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在所有这些专注的时刻,就在那一刻,大家的眼里一定都是纯真。

为什么呢?

因为在这些专注的时刻,你的眼里只有文字、只有数据、只有知识、只有科研。没有人际关系、没有是非纷争、没有功利苦恼。是专注和投入让那些时间变得干净而又明朗。同时也赋予了科研人那些书生气的纯真。

想到这里就会觉得更加难过。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既然他们的生命只能戛然而止,既然他们不能继续完成他们的科研事业,那就让我们这些对学术还有些许喜爱的硕博生,一起帮他们完成。读好手边的书、做好手边的科研、不畏惧因投入而产生的笨拙、保存好那些纯真,做研究生该做的事情。

其实很多人做实验其实都抱着侥幸的心里,因为为了不耽误进展,为了有成果,等等等等。但是生命安全还是很重要的。

没有防护措施的实验不做!

易燃易爆没有保护装备的实验不做!

没有按照规范流程的事不做!

没有应对风险的方案实验不做!

没有安全保护工具的实验不做!

没有安全实验环境的实验不做!

没有充分学习安全知识的实验不做!

没有掌握安全技能的实验不做!

生物!化学!材料!工程!激光!高温!高压!有毒!等等等一系列的实验,务必重视!

在这里和各位做实验的同学们再提醒一句,“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实验失败了没事,可以再来,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

生活,生产,科研都要注意安全,每一个人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家庭。

个人建议,每一所高校的每一个理工科专业研究生,都应该系统开设一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必修课,要考试、要实习,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进实验室的资格。此外,每个学校还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专员,定期培训、监督,通过前期的投入和细致工作,把风险扼杀在萌芽之中,毕竟,一次事故,损失的不仅仅是财物,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