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供养的人员主要还是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就要分类了,一种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等,不同的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的性质是不同的。
机关工作人员是属于财政全额供养的工作人员,包括了机关的公务员、参公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聘用制的公务员、编制内的工勤人员等。这些人员基本上都是属于编制内工作人员,也就是你所说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了干部和职工两个部分,都是铁饭碗。
事业单位财政供养的人员分为两个大类。一是财政全额批言控的拨款的事业单位,这个部分事业单位主要是综合性的事业单位,比如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执法类的事业建关生单位,公益性新天的事业单位等,其工作人员分为编制外和编制内两个部分。其中编制内的属于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编制外属于临时聘用的人员,具有临时工的性质。
二是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严格说来应该是财政补贴供养的人员,比如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由于自身会有一定的收入来源,但完全靠自身的收入达不到本单位各项事业的开支,包括人员经费的开支等,所以财政是按照差额部分进行拨款。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也分为编制内和编制外,其中编制内属于正式的工作人员,虽然也要签订聘用合同,但几乎还是属于铁饭碗;编制外工作人员,由于没有编制只能属于事业单位按照劳动合同制聘用的人员。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于本身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各项事业的开展和人员经费的开支需要,并且每年还有大量的盈余,带有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比如设计研究院,质量检测检验机构、实用新型技术研究所等。其工作人员也是分编制内和编制外两个部分,编制内签订的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编制外人员签订的是劳动合同。
那么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如何区分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从称呼上都是称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这个称呼既包含了干部,也包含了职工,而企业都是称为职工,职工包含了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工人等。具有行政编制的机关工作人员,属于公务员,当然这是正式的工作人员,具有事业编制的机关职工也是正式职工;具有事业单位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属于正式的工作人员,没有编制的工作人员不属于正式的工作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正式人员和非正式人员相比,具有这么几个显著的差别。一是身份的差别。这个身份差别的外在显现就是编制;二是工资待遇的差别。大多数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的待遇要高于编制外的工作人员,但个别单位编制外的聘用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也会高于编制内工作人员;三是养老保险待遇不一样。编制内工作人员缴纳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编制外工作人员缴纳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同时要缴纳职业年金,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不属于缴纳职业年金的范围;四是发展前途不一样。编制内可以按照职务职级进行晋升,编制外人员没有固定的晋升机制。
综上所述,在机关事业单位中,机关工作人员肯定是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中大部分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编制内工作人员属于正式的工作人员,编制外工作人员属于非正式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