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接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但也加剧了家有高中生的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攀比、焦虑。
期中考试对中小学生来说,已经成为痛苦的回忆,随着“双减”落地,剩下要进行期中考试的只剩下读高中的学长学姐。
这边期中考试才刚刚结束,老师们的心情给家长还急迫,各种快马加鞭地批阅试卷,那边就得到了考试分数和排名。
期中考试成绩一公布,脆弱的孩子被打击得还没有反应过来,家长的 心态早已分崩离析,感觉到了世界末日了。明明中考成绩很可观,可到了高中后,第一次大考成绩就惨不忍睹。
不少家长还沉浸在孩子赢了中考挤进了高中,甚至有些家长开始憧憬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
看到高一期中考试成绩,瞬间感觉到被打击得眼冒金花脚直哆嗦:在初中是学霸,几乎每门学科都能达满分的90%。现在到了高一,除了一两门突出,其余的基本上徘徊在及格线。
从卓越到平庸,从学霸到学渣,只相隔了几个月的时空,家长能不着急吗?
每个事故都有征兆,每次失败都有原因。像这样“高进低出”的现象,其实有着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
我们先客观上来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知识体系
从科目数量来说,高一开设的课程全面开花,一下子9门学科。初中二年级会考完的地理、生物早就被丢到爪哇国去了,如今要很快捡回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说科目多,学起来难以平衡时间和精力是个坎的话,那么,知识难度陡然上升,这才叫一个难。前者与之比较起来,那就是一个小巫见大巫。
因为要保证95%以上“考试合格”的学业水平考试,高一课标是很简单的。
但高中生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拿高中毕业证,而是参加全国高考。老师常常会在课本的基础上做深层次的拓展。没办法,高考的指挥棒还在,老师就得直接“对标”高考。
高一的平常小测试,也许会很容易,接近高中毕业考试的水平。但到了到了月考、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需要纵向横向作比较,考题一般都由学科教研员命题,这些研究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高考,指导教学。
考试题目高相似度模仿高考,虽然难度比不上高考。但是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已经是足够难了。
如果平时只满足书本上的知识能听懂,而不把老师拓展的知识当回事,到了大型考试不傻眼才怪。
老师授课方式
通常情况下,高一的老师结构是这样的,上届高三毕业班的老师担任骨干,组员由招聘的新人,和一些各种原因复岗的老师组成,全新的团队需要一个磨合期。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从高三到高一的转变,也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通常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速度快,拓展的知识深又广,例题选得很难,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如果同学们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自信心会被严重挫伤。
主观方面原因
同学们进入全新有环境,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只要适应能力稍微弱一些,都会严重影响学习。或者中考后思想上变得松懈了,没有意识到高中竞争的激烈。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如果家长不预先做好调查、了解,忽视了教育规律,只盯着考试分数和排名,对很多学生的伤害很大。
自信心比分数更重要
无论是客观存在的原因,还是主观因素,如果家长只是一意强调分数,很有可能会让原因自信心受挫的孩子,承受雪上加霜有压力。
高考并不是人生终点,更何况同学们才刚刚进入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比成绩重要得多,并且决定事业和家庭幸福的,却被很多家长视而不见的,是自信心。
也许家长们最初的愿望是孩子阳光、乐观、自信,可随着孩子的成绩离期望越来越远,打击、伤害孩子的话越来越远,孩子渐渐对自己不自信,向着自卑方向越陷越深。
我们都知道,自信的反义词是自卑,自信的人往往很容易成功,而自卑的人注重今生是失败的。
自信,对于一个人有多么的重要,在这必须强调一下:一个活得自信的人,他有勇于面对生活挫折的决心,有挑战困难的勇气,有锲而不舍的毅力,有不达不罢休的恒心。
自信,不仅让一个人的生活不一样,也让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而自信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成长起重要性的作用。这里的“后天”,大多数指的是家庭环境,父母给的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要有长远的眼光,大格局,不要为了一时的考试成绩,而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