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南大学工学博士仲济涛所写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以其对父母、兄长和妻子真诚厚重的情感表达而走红。他求学期间的真实经历虽然没有前些日子清华“树洞”贫困生博士艰难求学的真实经历那样令人动容,但却是代表了千千万万来自普通家庭的硕博读书人的心声,原来很多高学历者不但要承受着完成学业上的困难重重,还要承受沉重的心理压力,这才是读博的真相。
仲济涛博士论文的致谢分为四部分:
前两部分写了自己最终选择读博的原因和对父母兄长的深深的负疚和感激之情。
此部分回忆了自己来自山东半岛东部的一个靠海的小农村,长自己7岁的兄长见家境贫寒,为了让自己有读更多书的机会,而毅然放弃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选择上中专早点工作贴补家用。
自己的父亲在他上高二时病倒,又是自己的兄长独自带着父亲一边走遍省市大大小小的医院,一边筹集昂贵的医药费,兄长用他稚嫩的肩膀独当一面,使自己得以在安静温暖的教室里学习。
父亲病重期间,自己一度想弃学打工,最终因不忍看亲人们失望的眼神而考入本科,本想上完大学就赶紧工作,帮家里减轻负担,但最终自己还是读到了博士。
而这一选择正是源自自己村里曾出过唯一一个博士时,众人艳羡的目光,他称自己的初心是孽根深种,因为自己的念想在这样的家境下太过奢侈和沉重,是父母和大哥背后默默无言,砸锅卖铁的支持。
第三部分写了自己的妻子不嫌自己家四壁萧然,不要大笔礼金,裸嫁自己并追随自己到南京读博的经历,正是妻子的支持和安慰,让自己化解了读博期间所有的委屈、心酸、挫折和抑郁。
第四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定辜负那些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对我的殷殷期盼,同时也表达了对导师的感激之情。
仲济涛博士的大哥面对他对家人的负疚和对父亲身体的担忧,安慰他道:我们是父母生命和精神的延续,好好做人,好好奋斗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正是这句话给作者指引了方向,也让他在沉重的负疚感中得以些微的安慰,由此他暗下决心此生决不辜负。
虽然仲济涛博士的致谢并没有着重写自己读书生活上的苦和难,但从对兄长的负重选择到父亲病重的情节描述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一个高学历的读书人面对给家人带来的沉重负担时内心的挣扎、无奈和痛苦。也正是这种情感引发了无数读书人的共鸣。
自古负心多是读书人,对农村及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来说,供一个孩子读大学,读研读博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是极其沉重的。而那些只顾自己向上爬,而完成忽略了家人的沉重负担的读书人,无疑就成了负心人。
高学历读书人的痛苦莫过于来自家人的抱怨和不理解,一面是自己多年追寻不忍放弃的梦想,一面是家人希望孩子能帮忙减轻家庭负担,甚至想得到回报的希望,如果双方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感同身受,那么矛盾就会一触而发,痛苦深种也就成为必然。
显然,仲济涛博士是幸运,他虽然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但他的兄长为他和他的家人撑起了一片天,更幸运的是还收获了超越金钱之上的爱情,这些足以支撑他完成博士学业。但并不是所有读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有他这么幸运,他们所经受的苦和难也许才是读博者生活的真相。但事实上也正是这种负重感才让人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