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华博士张清光: 不顾父母反对选择出家, 如今的他后悔了吗?

人一生中,所遭遇的人生经历不同,那么对待人生的态度也会截然不同。志向不同,人的选择也会不同。

很多人认为学习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学习到底为了什么,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大多数人认为,学习可以为将来美好的生活提供更好更多的机会。

可是有这么一位传奇的人,有着清华博士学历,他本可以凭着自己的高学历过着优越的生活,但是他却不顾父母哀求,坚定地选择了出家,那么张清光为何会出家?

他现在后悔当初的决定吗?本期子童趣铭人观察,带领大家认识一下这位清华博士张清光。

1980年,张清光出生在河南商丘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辛辛苦苦操劳,也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张清光在家中排行老大,底下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

父母从小就把希望寄托在张清光身上。从小就特别懂事的张清光为了缓解父母的压力,也会主动干一些家务活,可是每次干活都会遭到父亲的责骂。

在父亲看来,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家里其它任何事情都与他无关。张清光也是非常争气的,从小读书就非常刻苦,而且也非常聪明,每堂课都是聚精会神地听讲。

一节课40分钟,别的孩子注意力可能在20分钟,但是张清光的注意力却在40分钟,老师讲过的一种题型,他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无论多难的题目他也都能第一个解答出来,这么优秀的他从来不骄傲,在他看来学习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他带着父亲的期望,一直努力学习。

1998年,张清光顺利考上西安交通大学,成为村里唯一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是村里的骄傲。

父母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子,终于熬到头了,儿子上大学了,以后大学毕业了,就可以享清福了。

寒窗苦读十年,一举成才,但是他并没有骄傲,他也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大学里继续埋头苦读。

2002年,张清光由于在大学里各科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便获得保送清华大学的资格

2007年,张清光博士毕业,凭借着优秀的履历,张清光顺利进入一家知名的科研公司工作,年薪几十万,他把这一好消息告诉父母,高学历高薪。

张清光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也觉得这是到了该报答父母的时候了,父母都不敢相信,儿子一年的工资相当于他们一辈子挣的,张清光的父母很高兴儿子的成功,也很欣慰儿子现在的成就。

可是,现实的生活跟张清光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些年他一直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不爱出去玩,也不怎么交朋友。

他所认为的世界是干净透明的,他所认为的人际关系是简单明了的,他认为的工作是充满目标而有挑战性的,所以初入社会的他,对所有一切都充满期待时

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了,对于人际交往和职场规则是一窍不通,不仅项目合作时频繁不适应,公司同事之间的竞争也让他身心疲惫。

为了能够快速融入到工作中,他也跟着一群人读四书五经,学着去适应这个社会,可是收效甚微,学校里老师没有教他如何与人相处,父母没有告诉他社会是怎样,更没有人会告诉以后的人生路应该怎么走。

他一度陷入困顿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佛学,便一发不可收拾。在佛学中他找到这些困扰他已久的答案,便深入其中无法自拔。

张清光明白了:“挣钱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整天被功名世俗所累。还不如放下功名利禄,出家为僧,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张清光决定辞掉工作,到龙泉寺削发为僧。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给自己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告知父母自己的想法。

当时父母以为孩子是在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一时说的傻话,没想到,随即张清光把自己这几年工作攒下的钱,全部寄给了自己的父母。

虽然他知道这些钱不足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他毅然决定出家当和尚。

父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不远千里到北京找到他苦苦哀求,希望他能够放弃这个念头,可是对于父母的到来以及哀求,张清光还是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决定。

并且对父母说:“盲从就是对人生不负责,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脑如玉,人活着,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负责。”

父母无法理解张清光的想法,但也改变不了他的想法,无奈之下,只能离开北京,回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再释怀,当村民问起自己儿子的现状时,也只能圆谎地说:儿子在北京一个慈善基金会做事,是义务的。

2008年,张清光正式剃度出家,2009年,张清光正式受戒,取名贤清法师。一块金子,到哪里都能够闪闪发光,张清光也不例外。

刚开始的他只是打坐,念经,在他的空闲时候也会种种菜,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时间长了他会利用更多的时间静下心读一些佛学类的书籍,研究佛学。

由于他勤奋好学,主持也会让他参与到寺庙的管理中来,张清光利用他所学的知识,合理地管理寺庙。寺庙的香火也越来越旺。慕名而来的信众以及游客络绎不绝。

在张清光修行的十年时间里,他不断研究佛学,自己也从困惑中解脱出来。虽然没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发光发热,但却用自己的方式为世人答疑解惑,这也算上对社会的一种报答。

时间长了,父母也慢慢释怀了,农闲的时候他们会来到龙泉寺小住,虽然内心或多或少有些遗憾,但是能够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也是最好的慰藉。

张清光除了日常生活的管理外,他也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在寺庙按上网线,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对外界传播佛学和国学,给人们解答困惑,劝人向善。

由于他的高学历和潜心研究,还兼任北京龙泉寺国际弘法事务执行长,承担着向世界各地弘扬佛法和学术交流的重任。

他研究佛学和国学,到全国各地去弘扬国学,他认为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很困惑的事情,他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人们解决这种困惑。

如今的龙泉寺在他的影响下,也拥有了来自北大,清华高学历的僧侣,我们虽然不明白他们的选择。

可能在他们看来,他们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去报答社会,向外界宣讲佛学和国学,共同将佛学发扬光大。

对于张清光一个清华博士生,不顾父母劝阻毅然选择出家的事情,可能对于大多数很难以理解,寒窗苦读十几年书,最后没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未尽人生孝道,这种事情也是违背情理的。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力,也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力。在张清光看来,出家他并不后悔,父母依旧是父母。

尽管他不能像俗世中人一样,通过挣钱娶妻生子的方式来为自己父母尽孝,但是他却通过另一种方式去为世人解疑答惑,为父母修行,也未尝不是一种尽孝的方式。

听完了张清光的人生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当人生面临选择,面临困惑时你又会怎么做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