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有一位大师兄,具体年龄不详,只知道他是2014级的,所以,在我们眼里,他自然是“大师兄”。
最近呢,这位大师兄又跟导师玩起了“失踪”,他玩“失踪”,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可能就连导师也习惯了吧。
两周前的某个晚上,曾经在办公室见过他一面,只是简单打了个招呼,人看着气色还不错,也挺有精神的。
内心还在为他加油打气,真心希望他能够一鼓作气完成课题,然后,顺利毕业,离开这里。
但是,第二天他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听同学说,在学校食堂看到过他;
也有人说,他的身体不舒服,好像检查出了一些毛病;
还有同学说,他都是晚上才来实验室,白天都在宿舍睡觉;
还有师弟说他“抑郁”了……。
关于他的传说还有很多。
师兄人挺好的,性格非常温和,从来没有见他大声说过话,也没有见他与别人争论过什么,就算是导师当着全组员的面批评他课题毫无进展,他也只是点头微笑表示会努力的。
所以,以师兄的这种心态与性格,如果有人说他“抑郁”了,我是极有可能不会相信的。
但是,他内心“痛苦”肯定是真的。
因为,他不开心,是真的不开心。
我想,大部分不能按期毕业的博士生,内心都极有可能是痛苦的。
这种“痛苦”,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般人可能体会不到。
因为,常常看到很多人说,读书是最幸福的事,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至少读博不是这样的。
痛苦一:专业问题,课题方向太“坑”
就拿这位师兄来说,说他不努力?说他不认真?那是极不负责任的。
因为,他是我所见的同学中,最能够坐得住板凳的人,在刚来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坐在电脑前阅读文献。
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都不带动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般来说,毕业困难的同学,不是学习能力问题,也不是不努力,多半是专业以及课题方向的问题。
这位大师兄的课题方向就非常新,也比较前沿,至少在国内尚且空白。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他还就课题研究问题与国外同行进行了交流,因为,他的课题也是照着国外这位仁兄做的,在国内,他可能连个交流的人都没有。
这就会存在一个问题。
如果,人家将最核心的东西不公开发表出来,你就算是阅读相关文献,也不一定比人家做得好,就是想做出来,可能都存在困难。
所以说,这位大师兄,课题后期进展缓慢,在已经投入上百万的情况下,导师也不会同意他更换题目。
毕竟,更换题目则意味着全部的投入都会打水漂。
所以,目前的情况就是“耗着”。
可能,导师比他还着急吧。
在一次组会上,导师表达了让他转硕士毕业的想法,但是,问题是就算硕士毕业,也要求发表文章。
所以,专业、课题方向问题,可能是读博痛苦的主要来源。
痛苦二:年龄问题,年龄越来越大,依旧一事无成的焦虑
人生能有几个8年时间用于读书呢?
就算是22岁大学本科毕业,然后,直博正常是5年,毕业27岁,如果中途不顺利,像大师兄一样,读个8年,那毕业时可能都已经30多岁。
都说“三十而立”,眼瞅着那些没有读博,直接就业的同学,早已经结婚生子,买房买车,孩子可能都能打酱油了。
而你呢,眼瞅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自己却依旧一事无成,如果再不能顺利毕业,那不焦虑,不痛苦肯定是假的。
所以说,读博的痛苦,大抵来源于与同龄人的比较。
这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Peer pressure(同辈压力)”,并且还被当作2017年6月份的大学生英语六级作文题目。
这,可能是每一代人都不可避免的,你会情不自禁地去跟同龄人比较,然后,就有可能产生焦虑感。
一提到“同辈压力”,我们自然而然又会想到了机遇问题,因为,出了学校以后,并不是学历“通吃”一切。
早就业的同学,不一定就比读博的同学混得差,因为,早就业有早的优势,这也是所谓的“占坑”问题。
所以,这也是为啥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博士研究生,学历确实挺高,但是,就业依旧不如意。
这,可能就是读博痛苦的第二个来源。
痛苦三:缺乏必要的兴趣与天赋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对于读博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有更深的感触。
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对课题研究完全没有兴趣,那读研期间可能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阅读文献味同嚼蜡,每一次组会都痛苦不堪。
除了兴趣外,个人认为读博也需要一定的科研天赋,对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你某个方面的能力比较缺乏,可能也会很痛苦。
这也是为啥会说,读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的主要原因。
以上,就是读博之所以会痛苦的三个主要原因,没有一个博士毕业是容易的。
读博,更像是一种“修行”,在你顿悟以后,很多事情也就变容易了。
最后,也希望大家在读博之前考虑清楚,特别是直博的同学,真的是“直博需谨慎”,因为,博士毕不了业你依旧属于本科生,没有硕士学位。
所以说,如果不确定自己适不适合读博的话,倒不如先读个硕士研究生。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