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科举的等级制度, 多年来的演变究竟是哪几个等级

科举是我国古代录取人才,当官的必经之路,科举也随着朝代的变迁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从隋朝科举制度第一次诞生,到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科举制度陪着中华儿女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那这么多年的变迁,科举制度究竟有哪些等级呢?

首先是,第一级考试叫做院试,也叫做童生试。考取地方的不同分别为府试、州试题、县试,府试上榜者称为秀才,州县考试者为童生,其中成绩好的享受国家的廪膳补助。和现在的助学资金大同小异。

成为秀才者,可以参考二级考试乡试,乡试为每三年一次,秋季在各省城举行,凡本省秀才和监生均可考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老爷便是说的二级考试上榜者,在举人名下的资产可以享受减免税收待遇。很多农户和富商会紧盯每次乡试考试,选取良善的举人老爷,将田产挂在其名下,享受减免税待遇,而中举者,也可凭借每年收取的管理费,一跃从穷小子成为一方土财主。可以说,举人是当时很多人的顶点,也是毕生梦想。

乡试上榜者便可以参加,在乡试一年后的春天举行三级考试会试,各省举人皆可参加,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四级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主持,也就是俗称的面试,殿试便是由女皇武则天发明。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取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三元及第说的便是从二级考试开始,每次都是第一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