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乡村振兴战略下凸显应用型的乡村规划教学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同时在中央1号文件中对加强培养乡村规划建设型人才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对于乡村规划建设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提到了全新的高度。乡村规划教学当前正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相比于城市规划,其在工作方针、知识体系、实施方法上均有独立体系存在,所以培养城乡规划人才的模式、教学体系均有新目标和新要求。

一、乡村规划教学中的不足

(一)缺少全面且完善的乡村规划教学体系

各地方本科高校为和行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尽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学时十分有限,但依然以自身特点为依据将乡村规划的相关内容加入进去,可是设置的多样化课时、课程,并没有统一标准和要求。某些学校虽然对乡村规划理论课进行了设置,例如,设置乡村规划原理,但没有设置设计课;某些学校对乡村规划设置课进行了设置,但缺少理论课。正因为乡村规划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单纯的一门或两门课程无法实现真正的乡村建设,再加上课程间没有任何联系,彼此独立,均体现了乡村规划教学体系存在的不完善之处。

(二)缺少完备的乡村规划课程教学内容

乡村原本就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的特征,如果只是从物质空间方面去进行乡村规划是不科学的,事实上乡村规划还涉及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人工学等诸多学科,乡村规划现阶段的教学目标依然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布局建筑空间、塑造空间环境、表达技法属于主要的教学内容。乡村建设无论是在文化、社会、城市建设还是历史、经济等方面差异性均比较大,可上述教学内容在培养方案、乡村规划教学中并没有任何体现。单一的教学内容不足以使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要求得到满足。

(三)缺少应用性、实用性及地方特色

由于乡村规划课程教学单一的内容、不完善的学科体系,再加上理论脱离实践,导致规划师总是在看待乡村时用的是看待城市的眼光。不仅无法深入性地理解乡村问题,而且对乡村发展所表现出的规律以及乡村规划的具体方法完全不熟悉,无法真正地深入到乡村中,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中直接性地应用规划城市的方法,所提出的乡村规划方案也只是停留在宏伟蓝图的阶段,破坏了环境资源,同时破坏了乡村肌理,使乡村建设表现出应用性、实用性完全不足的问题[1]。

辽阔的地域会因为地貌、气候、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不同而将乡村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风貌形成,同时形成显著性的地域特征。地方性本科院校目前进行的乡村规划教学,因为尚未深入性挖掘教学体系、内容等方面的地方特色,所以没能充分理解乡村地域特色,创新乡村规划教学地域特色更是难上加难的问题,导致“千村一面”的尖锐情况出现。

二、应用型乡村规划教学的对策

(一)理论联系实践,建立健全教学体系

乡村规划不能只从物质空间上进行规划,需要将教学目标转变为综合性规划,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并落实以农村问题为导向的新型教学体系,使之满足全覆盖、渐进式的要求。在5年城乡规划教学中渗透乡村规划,由点到面,由微观至宏观,保证乡村规划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以及民俗学、景观学等,从而提高乡村规划教学质量。

(二)优化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强化教师实践操作应用水平

乡村规划在当前依然倾向的是蓝图式规划,而我国所提出的大多数是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所以乡村规划教学极其有必要对传统思维进行改变,从而保证对实用性村庄规划进行建设时可以做到以人为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对于应用型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教师工作室或者设计院对针对性强的乡村进行选择,同时将其运用于学生实践教学中,便于学生调研,无缝衔接教学环节,促进乡村规划设计水平与质量的提升[2]。

(三)完善乡村规划课程教学设计

就当前乡村规划教学表现出来的“重视理论、忽略实践,重视讲授,看轻参与”的情况,需要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对乡村规划的应用型进行凸显,根据“模拟工作流程”对乡村规划课程进行设计,以具体的项目要求及流程为依据模拟教学过程,保证规划设计在着手准备阶段、调研阶段、设计方案阶段、演示方案阶段均可满足要求,以此保证设计出来的乡村规划内容更有内涵及深度,科学可行。

三、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乡村建设问题、缺少乡村建设人才问题等愈发突出,各个高校均将乡村规划教育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的全程指导,以乡村规划教学复杂性、特殊性为依据,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思想,对应用型乡村规划教学改革进行大胆的探索,培养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新型乡村规划建设人才。

(作者:黎果)

参考文献

[1]马勇。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办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四川建筑,2021,41(4):261-262.

[2]马文亚.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的地方院校乡村规划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9(22):56-58.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