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普通人重在养,门道深的人重在文。”12月14日,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堂上,教师何为把一个水族箱搬上了课堂,“我们水族专业也是很讲究美的!”
在这堂课上,农科老师搞起了“影”,把水族专业“玩”出了文艺范儿。“世界上最初本没有’金鱼’,但喜欢的人多了,便有了五彩斑斓的金鱼。”各色金鱼争奇斗艳,快门“咔嚓”声不绝于耳。
据悉,为了上好这堂课,何为课前布置好了一个水族箱,还在墙壁上挂了金鱼挂画,方便同学们近距离甚至“零距离”观察。这堂课除了水族专业的同学,其他各专业同学也都慕名而来。何为在课上分享金鱼的习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大家讲解拍金鱼的技巧,鼓励大家“动起来”。
“这里是金鱼的背鳍,背鳍主要是起稳定作用,金鱼没了背鳍,就和船没舵一样,游起来身子不正。”何为一边解说,一边帮同学调整相机的参数,“你再看,这里用逆光,形成强烈的明暗反差对比,背鳍的色彩立马也就鲜亮了。”何为不仅展出了自己的影作品,还带着同学们分析齐白石、吴作人等的金鱼绘画作品,学习画家们的构图、色彩等。
为了记录金鱼在水中的姿态,何为自学影10多年,他拍了数万张金鱼的照片,帮助同学们“读图识鱼”,他还将自己学到的金鱼影技巧倾囊相授,和同学们一同探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审美和鉴赏能力。
外国语学院学生叶宇琦在他的课上感受到了中国风中“飘逸出尘的美”;水产专业学生王智灏则发现,涉农专业学生也是可以浪漫且有底蕴的,“以后我要好好挖掘自己的’宝藏’专业!”
据了解,上海海洋大学于2003年率先提出创设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并将其发展定位为“扶特”专业,确保发展特色,成为水产养殖学科的新兴领域。为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老师鼓励同学们一起动手实践“创造美”,不断提升审美修养。每年一次的水族造景大赛、蟹文化节的“手绘蟹壳”活动、校庆之际的“鱼骨画”等等,都在让学生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领悟美、感受美、体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