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怎样识别“垃圾”导师

导师是研究生进入学术殿堂的引路人、远航学术之海的指北针,将好导 师比作研究生学术打怪成长路上的灯塔毫不为过。

但硬币总有两面,近几年频发的高校事件,说明了某些“垃圾导师”对研究生、高校和学术界的负面影响,令人心惊短叹,让学术花园秒变修罗场。

那么,研究生在进入学术象牙塔之前,如何辨别“垃圾导师”,今天为大家总结一份“垃圾导师”鉴别攻略,具有以下特点的导师,研究生可眼明心亮、谨慎应对。

01金牌牧羊人,十级潜水选手

这类导师异常神秘,像隐形的侠客。

除了入学和上课匆匆一见,其他时间几乎都是下线潜水,微信一周不回,邮件回复速度反倒最高效——起码一个月会回一次。

这类导师往往视科研为粪土,视教学为任务,视生活为万物。

朋友圈里别人家导师在组会研讨科研,他在潜水;

别的导师在和学生元旦聚餐,其乐融融,他在潜水;

别人家导师如火如荼批改学生论文,他还在潜水;

终于,你在开题答辩时见到他,然后你挂了。

忍不住给他打电话,询问看什么书、看什么期刊、怎么做研究,导师没得感情地说:“你给我发邮件吧!”

邮件里把憋住的话再问一遍。

“该看哪些专业书”,答“没有具体要求”,

“看什么期刊”,答“可以看一些最新的学术期刊”,

“看哪几本期刊”,答“去图书馆查查看看”。

摊上这种导师的最大好处:舍友导师布置的任务,我都完成了。

02 最佳BOSS,搏命打工人

这类导师在理工科居多。导师项目多,既有科研项目,也有商业项目,毕竟理工科项目经费多且成果可转化为真金白银。

作为导师的新徒,日常替导师出差,距离随着导师项目商业版图影响范围的缩小而递减。

因为定期出差,不仅可以游历祖国大好山河,车技更是突飞猛进,还有导师“意思意思”的劳务补贴,不少同学眼露艳羡。

不足之处是反复枯燥,不是调试设备就是技术指导,甚至做起了培训师,于科研于未来职业都没啥收益。

因为时间被分散,读文献、做实验、发论文变成别人课题组的事。早早和导师建立雇佣关系,终于明白“老板”的含义。

快毕业了,鼓足勇气提出想多点时间准备毕业论文,导师拍胸口保护你肯定能过。

于是,你做了三年的“项目组专家”,跑过几万公里,毕业论文却只用了不到一个月。说来也神奇,东拼西凑后的,居然也通过了答辩。

遇上这种导师的最大好处:可以和导师保持单纯的金钱关系。

03 宽于待己,严以律人

说六点开组会,六点十分也是迟到,有课逃课也要到。心忙气喘、火急火燎、连滚带爬到会议室,却让大家先等着,说是接个电话晚点到。

“研究生不是学生,应该多把时间放在科研上”,这话常在五一、十一以及一切长假前被导师反复提及。

假期前两天临时拉群,要求每天汇报研究进度,详细列出每天汇报要点和格式,每晚九点定时群内列队发送“小作文”,第二天上午十点群内挨条点评。

除了科研进度和阶段性成果,语言风格也在点评范围。

每天早晨7点起床,吃完饭8点准时到达实验室,打扫卫生、给导师泡茶,打开电脑和投影仪,等待导师布置任务。

一间小办公室挤七八个人,“摩肩接踵”搞科研,突击查岗必须在。去图书馆查资料是不行的,带到办公室;期末复习到两点,继续回来做实验。

对了,加班福利是泡面。

摊上这种导师的最大好处:眼观六路的灵活性和身体素质得到极大锻炼提升。

04 真性情的时间管理大师

这类导师往往性情纯良而真挚。

他们从不刻意压抑自己对学生的真情实感,时不时对学生真情流露。

比如:在组会上率性开骂学生论文是狗屎、垃圾,搞科研是浪费学校资源,让学生感触深刻。

这类导师往往精通时间管理秘术,同时是“凡事预则立”的理论践行者。例如,大年初五就开始安排科研工作和组会汇报。

这类导师往往心思细腻,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日常挂在心头。例如,随时监督学生科研进度,要求学生拍照发群证明人在办公室搞科研,没发照片的,立马群里耐心、再三、再四询问。

针对每月没完成工作计划的学生,他总是及时找到他们,关切一番。突然灵感爆发,他第一时间想到学生,在群里发“XX过来一下”,如果不能及时回复,先询问其他学生该生在干嘛,随后打电话亲自询问。

因为懂得公众监督的积极效果,他们从不私聊找XX同学,而是直接将“XX你为什么不来”发在小组群,发挥群体的监督效果。

摊上这种导师的最大好处:心理抗压能力和P图技术显著提高。

05 良师益友,科研狂人

这类导师往往醉心科研,科研之外的世界是虚幻的。

他们认为只有科研、读博、进入学术界才是人生正途,其它都是没有理想和追求的、是有辱师门的。

所以,他们不支持且热心地、善意地阻挠学生学习职场技能、实习和毕业后进入职场。

为了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科研潜力,锤炼学生百折不挠的科研能力,他们往往给学生准备了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科研任务。

不会做,刚好学啊;做不动,所以得努力啊,实在做不出来,通往科研的路途本来就是艰辛的。

为了扩大学生的学界视野,他们异常积极把自己的学生介绍给其科研合作伙伴,在提高合作论文或项目数量的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学界人物。

摊上这种导师的最大好处:生活技能直线拉升,自尊心过强毛病得到治愈。

06 温师慈父,生活伴侣

这类导师喜欢和学生拉近距离,不认可古时师者为尊的刻板传统,认为冰冷的师生关系不足以阐述其对学生的深情。

所以,他们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践行到朴实的生活中。针对部分学生害羞出口,他们会耐心鼓励。

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他们会经常让学生帮取快递、洗衣服、打扫卫生、接孩子、辅导孩子功课,邀请女学生到办公室秉烛夜谈学术人生,将温情融入平凡的生活。

摊上这种导师的最大好处:收获温暖的亲情,感慨友谊的伟大。

如何识别“垃圾导师”

正所谓阳光之下无新鲜事。人有千面,“垃圾导师”也有很多种。只有没发现的,没有不存在的。希望研究生新人多多打听和考察,毕竟上贼船容易下来难。

1.扩大信息源。

入学前,早早去学院、学校官网和知网等渠道,正面了解导师的职业、学术经历和积累,指导导师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通过在校师兄师姐打听意向导师的性格、指导风格和为人处世形式。不仅是导师自己的学生,其它导师的学生、贴吧和知乎的隐秘话题贴也是增加信息来源的路径。入学前要做信息的全方位攻略,毕竟一叶障目是最危险的。

2.细节,细节,细节暴露性格。

组会论文研读时,喜欢激扬文字批评别人论文辣鸡,一说自己论文就眉飞色舞的导师;

不喜欢私信,专门爱在全员群里拉扯学生的导师;

逢年过节,鼓励学生群内祝福语大比拼的导师;

大家还是谨慎选择。

真正科研素养和德行均可的导师,批判性不仅向学界,也会向自己;严格要求学生,也懂得尊重;喜欢热闹但不是虚荣。

3.被动观察不如主动试探。

这里不是鼓励大家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通过一些小的尝试可以间接判断一个人的品性。

我记得有次导师生日,我信了我爹那套社会人把戏,给导师一波骚操作。结果导师第二天把我单独叫到办公室,本以为这下估计准备独宠了。

结果给我狠狠批评一顿,不长学术本身,净学瞎胡闹,叫我把心思放在学术上,礼物全拿走。

最后,真诚劝诫萌新研究生,选择导师前需要多做功课,请教师兄师姐也要多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学术实力、指导风格、脾性、研究方向、为人处世,都需要综合考虑。

选导如选偶,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配图: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

欢迎关注【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坚持每日更新,与一位不“误”正业博士后,分享心得,共同前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