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打破复读执念, 走出复读怪圈, 慎做高考“复读机器”!

每年的高考一结束,都有大批的落榜生,这个常常被忽略的群体一直在这个时段徘徊、犹豫,乃至痛苦。前途在哪,怎么选择,这些问题一直在他们脑海里徘徊。

复读作为落榜生普遍的选择,给他们的往往是第二次的希望,尽管给他们带来的是沉重的压力,这也许是进入大学的再一次机会。

同时也将意味着这需要承担再一次的成本和风险,以及身心的压力。

究竟如何选择,需要仔细斟酌,谨慎行之。

复读现象成常态,机构独揽商机,考生无能为力

一部分考生对复读已是成了常态,一年不成就两年,两年不成再来一年,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除了落榜生以外,大部分考生都是超出一本二本分数线的分数,距离他们北大清华的预期还有一些差距。所以为了明年会有新的收获去选择了复读。这类考生追求的是名校,与落榜生有一定的区别,复读的期望值也更高。

很多人以此都认为这是不公平的现象,复读生一定程度上占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肯定会影响应届生的录取机会。

2002年开始,各地发出了高中不得占用学校资源办复读班,也不允许招收复读生的通知。就算如此,依然有部分机构组织提供大量的复读机会,给复读生又一线的生机。

“招考经济”日渐端倪的情势下,部分私人团体瞄准了复读的巨大商机,大肆招收复读生,以收取复读费从而盈利。甚至一些私人机构由于“办学水平较高”复读费用令人咂舌。

“复读创收”逐渐成了公开的秘密。

高考失利的考生选择复读是受教育权的运用,但选择复读也是自己争上大学或者是名牌大学的机会,是成长路径的个人选择。

如果说公立高中的复读班是有失公平,禁办复读班也是对有复读愿望的考生不公平的表现。无论是落榜复读还是高分复读,都是无奈之举,或是背水一战的赌注。

复读是必须的吗?并非尽然。

复读,必然少不得足够的破釜沉舟、厉兵秣马的勇气。

有了第二次抱有希望的机会,毕竟也是一次极大的冒险,对于曾经一战已经过了一本或二本分数线的复读生,就更多了一层冒险的成分。

拒绝已经考上的大学,再一年的辛苦有可能不仅是“颗粒无收”还有可能“本息无存”。复读确为一个充满变数的赌局。

就复读生而言,一战因为某些影响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不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已经达到了自己最好的水平,成绩提高的空间可能并不大。

考试的成绩从10分提升到30分也许会很容易,从99分提升到100分却非常难。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复读,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复读,这都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来出发。

一些考生已经付出了十足的时间和精力,即使不是理想的成绩,也已经是正常水平,甚至是超常发挥。对学习成绩起真正作用的能力和知识难以通过短时间的训练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选择复读,通常都要花费较大的成本,且有一定的冒险成分。这样投资与回报的概率是十分不确定的。

首先,复读者要承担由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复读的一年里。谁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不利于复读生的政策变动,如各地高考试卷模式的频繁变化就是对考生适应性的巨大挑战。

其次,复读是一次背水一战的选择,复读生承受的压力比应届生更大,曾经的三年高中学习艰苦且无味,又一次的高考备战会让复读生的学习激情殆尽,难免会觉得学习已是味同嚼蜡。

再者,许多私人机构的复读班都是商业化运作,商业盈利色彩浓郁,甚至收取了较为夸张的复读费用。这笔不菲的复读费给家庭带来的无疑不是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更是如此。

此外,复读不单是冒险行为还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考生因为复读丧失了就业机会,进而失去了获得工作汇报的机会。对于考生而言,考生的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更适合社会锻炼而并非是学校的教育。

大学教育在内的正规学校教育对于人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同样不能否认,正规教育并非唯一的有效教育方式。不是只有诸如北大、清华等名牌高校才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一般的院校也可以培育出超越名校的优秀人才。

写在最后:

高考失利者大可不必用一年的复读时间做赌注,多种多样的高等教育形式为每一名考生提供了提高和发展的机会。

退一万步说,即使真的与大学教育无缘,广阔的社会也是大有可为。

总之,那些执着于甚至醉心于复读的考生及家长,应保持冷静的头脑。走出复读的怪圈。应认识到。复读的路并非—路平坦,切须慎行。

感谢阅读!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