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宋宋Gloria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的一段教育观,在最近火了!
窦校长表示: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也需要钙,同时需要盐。
这三样东西在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这三样东西究竟是什么?
糖是关爱、鼓励,构建安全。
钙是自强、自立,培养成长思维。
那盐,则是直面挫折苦难。
用“爱和自由”的糖
接纳孩子的“熊行为”
很多父母觉得“家有熊娃”,
叫他往东,他非要往西。
这些互动,
永远能激起父母新的怒点。
其实,是我们做父母的大意了。
很多时候,
孩子的“异常表现”,
其实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而这些敏感期,
恰恰需要“爱和自由”来接纳。
0-2岁,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敏感期。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指出:
这个阶段,
他们主要通过视觉、口、手等器官来感受世界。
比如说婴儿特别喜欢吃手,
吃一切能拿到的东西,
父母觉得这不卫生,
但其实,孩子正处于“口欲敏感期”。
在这个阶段,
孩子用口来唤醒身体的其它部分,
并用它来认识外在的世界,
如果被父母无意打断,
孩子成人后就容易出现烟瘾等问题。
2-3岁,则是孩子连接世界的敏感期。
孩子慢慢意识到“我”的存在,
开始区分你我他,
自我意识产生,
他们很爱说:
“不不不”。
往往又结合“物权意识”敏感期,
也爱说:
“这是我的、我的、我的。”
这个阶段,
孩子又进入了“执拗”和“秩序”敏感期,
这是一个一言不合就大哭大闹的“可怕的两岁”。
这也是父母最痛苦的阶段,
因为,
孩子突然变得“熊”得气死人。
但对孩子来说,
这也是很辛苦的学习阶段。
他第一次意识到,
原来“我”是“我”。
通过这些敏感期,
孩子才能感觉到“我”的存在。
具备开始和外界链接的基础能力。
3-6岁,
孩子的自我认知基本形成,
会遇到婚姻敏感期。
冒出“我要和妈妈结婚”的念头。
这个阶段,
孩子会不断“身份确认”,
崇拜某一“偶像”,
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这个阶段,
孩子还会遇到审美敏感期。
很在意自己的服装穿着,
不断确认“我是谁”。
同时,这个阶段,
也是发掘并培养孩子天赋的好阶段。
如果父母能及时发现孩子在这个阶段的需要,
针对性培养,学习效果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9-12岁,
孩子道德感开始形成,
开始有意识地挑选外界的关系。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独立,
喜欢对外交朋友,
也开始“疏远”父母。
如果前期没有处理好亲子关系的父母,
这个阶段就很容易遇见孩子的“麻烦青春期”。
12岁以后,
孩子的自我更加强烈,
会出现离开父母和家庭的内在动力,
而父母的支持和守护则尤为重要。
儿童专家孙瑞雪明确表示:
“孩子只有处于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才会出现敏感期。”
如果父母能用“糖”引导孩子顺利渡过每个敏感期,
孩子的身体与心智就能迈进一大步,
从而成长为安全感充沛的孩子。
用“给予刚强”的钙
培养孩子的成长思维
父母除了给孩子糖,
还需要及时给孩子补充钙,
培养孩子“终身成长”的刚强品格。
作家张萌是一个从小就很自律为梦想奋斗的人。
谈及原因,她说:
“我们家晚饭后,
有半个小时的集体阅读时间。
然后每个人用不同的彩笔标注。
十分钟左右的反思,
跟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结合起来。
然后讲解,一开始我解读得不好,
爸爸妈妈从来不会笑我。”
一直到现在,
张萌还保持随时阅读的好习惯。
这份潜移默化的固定阅读习惯,
培养了张萌的自律、主动输入的能力。
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识输入,
也很好地培养了她的“成长型思维”。
其实,
也是我们最应该培养孩子形成的品质,
那便是“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认为:
“具备固定型思维的人,
会把一切成功失败归咎于命运。
放弃个人努力,等待服从安排。
但成长型思维的人,
则会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
只要努力只要学习就可以获得新的收获。”
很显然,
比起培养语数外英语和其他兴趣爱好,
让孩子具备成长型思维,
是送给孩子应对一生风雨最好的礼物。
父母带着孩子一起阅读,
吸收新知识,辩解新知识,
孩子也就在阅读长见识的环境里,
构建出自己的不断学习、爱上主动的“成长型”人生。
用“直面挫折”的盐
引导孩子为梦想前行
很多父母会有误区。
有了孩子后,
就让孩子去实现父母当年未完成的梦。
其实,
孩子最好的成长方式,
是长成他自己想要的样子。
而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
是不管何时何地,
都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以身作则地告诉孩子:
努力追求自己梦想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
这也是父母在给孩子糖和钙之后,
最应该补充给孩子的盐——敢直面挫折的追梦之心。
有意义的一生,
就是我们为了自己的梦想拼尽全力。
《银河补习班》里,
小男孩的“目标”是:
“上清华北大,妈妈说的。”
上清华北大之后的生活,会是怎样呢?
孩子是疑惑不解的。
毕竟,谁在追求别人的梦时会激情澎湃呢?
直到邓超扮演的爸爸引领孩子找到自己的梦:
“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
“人生就像射箭,
梦想就像箭靶子,
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
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通往成功的路径有很多,
美好的生活也有很多种,
但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梦想,
并持续为之努力,
这是父母最应该教会孩子具备的品质。
父母携手,糖钙盐缺一不可
有些爸爸不爱管孩子。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妈妈负责培养孩子成才。”
可是,孩子的成长,
本就需要爸爸妈妈共同的努力。
《养育男孩》认为:
妈妈多关爱,能为男孩构建温暖的爱的积淀。
爸爸多参与,能引导男孩像男人一样看世界。
《养育女孩》则认为:
妈妈是女孩生命中最有影响力的角色。
而父亲则给与女孩安全感。
简单来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共同养育。
少了妈妈的爱,
就犹如种子缺少了温暖的土壤。
少了爸爸的爱,
就犹如树苗缺少了阳光的照耀。
人生很长,天高海阔,
愿我们都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
为他积攒飞翔的能力;
更能在他追梦的时候,
送他最烂漫的自由天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