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华“四大力学”满分奇才胡耀文: 不学物理的话, 我会后悔一辈子

物理学被称为当今最精密的自然科学学科,是其他自然学科的研究基础。

从牛顿到薛定谔,人类的物理学“大厦”一步步被建立起来。期间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物理学之父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思维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观点,开创出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一场工业革命悄然到来,人类至此从蒸汽时代向电气化时代迈进。

世界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中国物理学家正在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胡耀文作为清华“四大力学”记录保持者,被哈佛大学教授称为最优秀的实习生,他每一步研究成果都会对人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从学霸到“学渣”

高考作为目前最公平的考试,虽然不是我们出人头地唯一的出路,但它却可以成为人生道路的“敲门砖”,助我们“敲”开心仪的大门。

胡耀文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享受。从小学到高中,考试成绩永远都是名列前茅。

他也由此被同学们称之为“学霸”,名牌大学对于胡耀文来说更像是囊中之物一般。

时光飞逝,作为“敲门砖”的高考也如期而至。考场上的胡耀文沉着冷静,考试就如同好友相见,既熟悉又陌生,“俩人”在诉说学习的艰辛和快乐。

考试结束走出考场,胡耀文看着蔚蓝的天空,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好,心里舒坦了下来。

他梦寐以求考取清华大学,心驰神往能够被清华物理系录取。

清华的物理系可谓中国学府物理界的“天花板”,物理学家的“摇篮”。建校至今,“两弹一星”勋章的获得者,10位曾经在这里学习过。这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两弹元勋”邓稼先。

胡耀文幻想自己可以在这里获得一些成绩,像先辈一样为中国的物理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给了胡耀文当头一棒。

发榜的日子,胡耀文虽说十拿九稳但是紧张的心情还是溢于言表。当年清华的录取分数线比往年都要高,胡耀文的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

但是“幸运女神”对胡耀文还是“相当照顾”,最后胡耀文凭借清华自主考试的加分,如愿迈入清华学府的校门。在他心中悬着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

高中时期,老师同学们如众星捧月般地围绕在胡耀文的周围,天天听着同学们叫着“学霸”,让胡耀文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来到清华象牙塔后,胡耀文的“境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班级的同学不是各省的状元,就是奥数竞赛中成绩出类拔萃。胡耀文在他们当中显得“黯然失色”。

在入学的一次摸底考试中,他的考试成绩差强人意。整个班级排名胡耀文处于中下位置,放眼整个年级更是沧海一粟。这种“失败”的感觉是胡耀文之前未曾遇到过的。

班里的同学都是各式各样的“天才”,胡耀文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是否选对学校,是否选对专业,未来自己是不是就此沉沦下去。种种自我否定的思想,每天围绕在他的身边。

2.发愤图强创造奇迹

聪明的人不仅善于思考,而且善于反思。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一举攻破。

胡耀文发现物理学学科复杂繁琐,物理数学相互交融,短时间想把每门功课都学精简直是痴人说梦。

比如:当你问一个大学物理系的同学,你感觉是物理难学还是数学难学时,得到的答案肯定是物理难学。

因为数学只要多做一些练习,顺着它的思路走,就肯定可以得到答案,但是物理公式错综复杂,解题时选择合适的公式就如同大海捞针。

以上的回答不难看出,大部分同学是把物理看成是由冷冰冰的公式堆砌而成,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胡耀文之前对于物理的学习也是如此,每天学习公式,做题套用公式,没有真正弄明白物理要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经过半个学期的迷茫期,胡耀文决心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整天漫无目的的学习,对于提高自己成绩起不到任何作用。

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如此深奥枯燥的学科,就好比要进行一场战争,但是发现敌我实力悬殊过大。面对敌人压倒的兵力优势,如果每一个敌人都要顾及到,就会捉襟见肘,被敌人一举歼灭。

如果调整作战方法,把敌人兵力划分成几个小区域,然后各个击破,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胡耀文开始每个学期挑出几门功课,把自己全部精力放在它们身上,把书本上的知识吃透,并且要求在实际运用中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好的学习方法加上严格的执行力,胡耀文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成绩突飞猛进,之前第一学期成绩遥不可及的同学,现在的胡耀文也可以应对自如。

成绩上取得一点进步,胡耀文并没有沾沾自喜,他内心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挑战师姐庄小威的记录。

物理系的同学最伤脑筋的课程内容,要数物理的四座大山,它们被称为“四大力学”,分别是《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再被问及难不难时,同学们顿时愁容满面。学习“四大力学”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但是理论物理本身具有概念抽象、数学工具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加之同学们数学功底捉襟见肘,导致学习起来变得异常困难。

在物理系流传着一句话,“四大力学”考试,六十分万岁,由此可见,这“四座大山”不是那么好被征服的。

偏偏胡耀文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他把曾经“四大力学”满分的庄小威当做学习的榜样,努力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达到四门课成绩全部满分。

通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他发现,之前自己的学习方法是片面的,通过做对几道难题,并不能说明知识点已经完全掌握。学习宛若“盖楼房”,楼房内部装修再漂亮,地基打得不牢固,也会变成“空中楼阁”,遇到一些地震就会坍塌,导致前功尽弃。

胡耀文认识到这一点,开始改变学习侧重点,他不再去抠一些难题怪题,而是把大量重心放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练习,试验课通过亲自试验把抽象的概念转换成活灵活现的试验现象,从而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有一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梦想,那么你的梦想也不会辜负你的努力。

在大三的期末考试中,胡耀文的成绩已经全班第一,曾经的“学霸”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当中。

“四大力学”这”四座大山”曾经那么遥不可及,现在也被胡耀文一一征服,四科满分的成绩,也成为清华的一段传奇。

3. 找准目标一路向前

本科阶段胡耀文的研究横跨三个不同领域:

1.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微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凝聚态物理;

2.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的量子计算:

3.研究作为信息和能量载体的光子的行为及其应用的光子学。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光念这些名词的解释,也会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何况胡耀文还要在这些领域有所建树,要把自己的论文成功发表到SCI上。

SCI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检索性刊物之一,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的次数,也反映出作者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胡耀文不服输的精神,战胜了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困难,截止大三已正式发表SCI发表9篇论文(一作3篇,二作1篇,三作5篇),从此清华学子称呼他为“耀神”。

大三的暑假,胡耀文来到素有诺贝尔奖摇篮的哈佛大学,参加暑假进修。

对于胡耀文来说这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每天的学习充实而紧张,国外先进研究技术对于胡耀文来说,如同磁铁的正极遇见负极,他被牢牢被吸引。

每天课堂学习回到宿舍后,胡耀文还要把当天所学内容再重新梳理一遍,这种对待知识表现出来的求知欲,让胡耀文身边哈佛同学都感到惊讶。

胡耀文废寝忘食地学习,让实习课题研究时间大幅缩减。面对提前完成的课题,哈佛教授对胡耀文赞不绝口。

做学问时的胡耀文一丝不苟,对待试验结果更是精益求精。而作为朋友的胡耀文又变成大家的“开心果”和分享家。

同样刚进大学,处于迷茫期的学弟学妹,胡耀文化身“知心大哥哥”和“启明星”,他会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心态调整的小妙招,分享给大家。为这些莘莘学子树立信心,指明大学学习方向。

正处于学习阶段的高中生,胡耀文则开设物理选修课,课上胡耀文绘声绘色地讲述科学前沿的物理知识,让枯燥难懂的物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他还热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曾作为团委实践组的组员参与社会工作,班级中他同时兼任学习委员,无时无刻给同学们作出榜样。人人都说他像“小太阳”一样,不光自身“发热”,还把“热量”传递给身边的人。

在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上,胡耀文登台前夕,台下已经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期待听到胡耀文让人热血沸腾的演讲。

胡耀文说出:“后来我意识到,如果不学物理的话,我会后悔一辈子”的话语时,台下再次响起掌声,同学们内心的激情被这句话完全调动起来。

谈起在清华大学三年的收获,胡耀文那低沉的声音瞬间提升几度,平静的内心变得有些激动:“我在清华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业和科研上的硕果,而是在清华的摇篮中,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诚然,三年的学习从最初的迷茫,怀疑,动摇,到最后找到自己擅长和喜欢为之奋斗一生的方向。其中经历的艰辛只有胡耀文一个人知道。

在胡耀文心中,物理不光是探寻自然的规律和美,而是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方便人们的生活。

比如X射线的发现,不仅导致电子的发现和天然放射性现象的发现,而且最大的意义在于,人们通过发现X射线从而制造出X光机透视仪,可以检测人体内脏器官的一些病变,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

对于胡耀文来说,实践才是真知。

4. 成绩斐然未来可期

俗话说得好,人生就是不断接受挑战。弹指之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胡耀文也向着自己下一个人生挑战不断迈进。

本科毕业的胡耀文对于自己博士阶段的学习方向进行慎重的考虑,最后他选择到哈佛大学攻研集成铌酸锂光子学方向,这个研究方向不是现在的主流,但是它对光学芯片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这正符合胡耀文学习物理的初衷。

经过几年的研究,胡耀文的试验课题也有了重大突破。终于在二十五岁的时候,迎来担任Nature论文第一作者的处子秀,论文题为《片上光电频移器和分束器》。

所有的幸运绝非偶然,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就像苹果砸到牛顿头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他是要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储备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某些特点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回忆研究历程,胡耀文感慨万千,试验之前他所建立的试验理论结果和仿真试验所预测的现象是反直觉的。

在正式试验结果出来之前,他自己也产生怀疑,害怕理论知识出现纰漏。通过多次修改试验遇到的问题,试验最终取得成功。

科学所带来的惊喜往往是不能预测到的,在完成第一个器件的同时,试验小组也意外完成第二个器件的制作。

对于第二个器件的成功制作,胡耀文显然更加兴奋。起初包括导师在内试验小组的成员都不抱有太大希望,但是胡耀文从始至终没有放弃。

试验研究包括四大步骤分别为理论、仿真、制备器件和测量,胡耀文负责其中的三大步。

之后进入实验室制备成品器材,经过多次失败,最后胡耀文得到符合试验要求的成品。当实验成功的那一刻,导师和同学都对胡耀文竖起了大拇指。

论文的成功发表是对胡耀文从始至终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态度的奖励。对于未来,胡耀文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他希望自己今后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微薄的贡献。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胡耀文从初到清华时的迷茫,到后来“四大力学”满分,这其中付出的艰辛只有他本人知道。每个人都会迷茫,但是我们应该在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并且为之付出行动。

天才与凡人只有一步之隔,这一步就是勤奋。我们没有胡耀文的天赋,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勤奋,为自己点一盏灯,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