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当年的工农兵学员, 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些已经渐渐隐去的这一代人

岁月无情,时光如梭,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难忘的往事,每个年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难忘的回忆。因为它们往往都是在我们生活中真实体验过、经历过并对我们的人生历程曾造成过重大影响。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代人,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他们正在逐渐的离我们远去,他们就是当年的那些工农兵大学生。

77年的恢复高考是中国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是一个十分值得肯定和回忆的话题。而77级大学生的故事也是网络上热门的话题,当时入学的不易在当时民众普遍教育水平下确实难度很大,不说万中挑一,也是百里取一。这里我们就不去多说了。

那个时代的人上过大学的可能都有过这样的记忆,从1970年到1976年,当时的大学生里有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这就是工农兵学员。这是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现象。

1970年后,按照中央指示进行了教育改革,大学招生期间多了这一部分成员,这部分学员招入方式主要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些学员学制三年,毕业后属于大专学历。这七年间,中国各大高校一共招收了九十四万工农兵大学生。

在这些学员中,有老知青、基层干部,有技术骨干,有宣传干事,有真正落实精神、经过相对严格入学考试进来的,也有组织需要而指派进来进修的。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举措确实让底层人民和那错过高考的人有了再次进入大学进行高等教育培育的机会。实现了人生的一次巨大转变和起飞。

曾有77级的大学高考生回忆,他入学的时候,75.76级工农兵学员都还在校,他与他们共同生活了两年,对这些学员的为人和品德非常了解。他们吃苦耐劳、谦虚谨慎、为人低调、关心集体、热心公益。

他们深知得到这个进修机会的不易,他们由于来自基层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学习中带着问题学,他们很多由于来自底层所以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实际需要,他们知道顾全大局,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连在一起。他们还懂得感恩,服从分配,祖国哪里需要哪里去。这些优良的品德都是我们后来的大学生正在渐渐失去的。

岁月无情,这一代人已经老去,最年轻的也恐怕进入了古稀之年,基本退休的退休,故去的故去,已经渐渐的在我们生活中隐去。但他们作为那个时代历史的缔造者和亲历者,觉得很有必要怀念下这些人,因为他们也是我们祖国后来三十年的发展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为我们民族的腾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6年,这是工农兵学员制度的最后一年,所以76级这帮学员也是中国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下面是一个76级工农兵大学生的回忆,让大家了解一些当时这些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现在这位老人已经是中科院的资深人员。也许这些经历故事能带起你心底深处对那段历史的回响和感受:

我是一个知青,在建设兵团农场工作,是在76年12月拿到入学通知的。77级的入学之难大家都认同,但76级的入学也非常不易,虽然不用考试,象我们一个农场30几个连队才2、3个名额,而相比77级,我原来待过的那个连队就有4人考上,这样比较的话,可见哪一级难一点?

当然有人会说有的是开后门进去的,别人我不知道,我只能说我不是,而且我了解的上大学后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也不是靠开后门进去的,都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这个机会。

虽然入学是如此不容易,但我离别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感觉,没有庆祝,没有告别,一个月之后卷好铺盖和领导打声招呼就悄悄地离开了连队,就如同3年前悄悄地到达连队一样。

入学没有考试,但要写一篇"我对选拔入学的认识",姑且算"命题作文",自己于是写了篇约两千字的作文,主题主要意思就是: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非常简单。

当时填表也有志愿栏,我是填了历史、英语和物理,前2个是我有兴趣而喜欢的,后一个则是从小被灌输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影响,填物理其实不是喜欢,而是有点"赶时髦"的心理,结果最后被分配到了第3个志愿:物理系。

3年的大学生活,收获还是很大的,兴趣爱好也没有放弃。因为喜欢历史,我经常去图书馆翻旧报纸刊物查找一些资料,而大学里的图书馆是原来的生活里不可能拥有的,其资料之丰富犹如进入了一座宝藏。这三年对自己的充实提高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我们一位教政治(党史)课的老师就经常视我如同行一样讨论问题。

76级的大学生活已经没那么紧张,我另外也常看了一些文学作品,下棋打牌也一直是课余爱好,而专业物理则学习的马马虎虎。

77级高考的入学对我基本没影响,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虽然当时身边常有77级和76级争吵的情况发生,因为77级这些高考进来的大学生有的有种比较骄傲的心态,看不起我们这些工农兵学员。但我们和同楼的77级同学(同系)还是相处不错,经常一起打牌,打牌我们常赢,就象那部电影中有人说的:考试我不行,打牌你不行。

在大学里唯一遗憾的是,因为兴趣爱好是历史,专业没有学好,如果在那3年里物理学得好一点,能力强的话,79年开始就可考研究生。那样又会是另一种人生。后来由于没有实力,80年初毕业后就回农场教了3年书。在农场中学教书的3年里,最让我感到受鼓励和宽慰的是一个学生说的:虽然怕物理,但喜欢上我的课。结果后来才知道结果人家是喜欢听我讲的那些物理学家的历史故事。

后来机会来了,报考中科院研究生,虽然我一直对物理始终提不起很大的兴趣,最后还是选了考普通物理、经典物理、现代物理这三门专业课,最后考上了,直到现在还是一直在靠不是很感兴趣的物理混饭吃。现在才知道那三年的学习生涯对我一生的影响有多大。

进研究所后有2点印像较深,一是那时录取率不高,那年研究所只招了十几个人,不象现在一年能招100多个;二是到科室后老同事的一般都会问是哪个学校哪一级的,我说了76级后还加上了一句:工农兵学员。听到回答后,总会看到对方感到意外和耐人寻味的反应表情。

但我从不以这个履历感到有什么丢人的,而且以后每次有问到这个问题时,我回答后总会加上"工农兵学员"几字,在后来的相处生涯中,早年的那些经历让我这个工农兵学员身上那些优良的品质渐渐表现出来,并为大家认可和称道,经常被科室评选为先进,并被提干,最后直到退休。

这位老人的回忆普普通通,没有高潮,没有泪点,但确实是很多那个时代共同经历过的工农兵学员们的一种真实的历程和感受。希望在这些点滴间能重现很多人对那些逝去时光的记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不断被动的为时代所左右,但这些普通人们又在不经意间创造着时代。

共和国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无数前人创造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值得我们怀念的人物,当年的工农兵大学生,虽然来自特殊的时代和环境,但他们为我们民族今天在东方的矗立而做出的那些贡献确实不应该被我们所忘记和诋毁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