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支教女海归”走红4个月翻车, 山里缺老师, 但不缺摆拍公益人

提起支教老师,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张桂梅,亦或者是想到根据真实扶贫故事改编的《山海情》。

《山海情》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一向待人温和的白校长对前来支教的新老师很是不耐烦,在他看来:他们像观光旅游一样,来了一两天就走,还不如不来。

最近,吸引大众目光的“支教女海归”龙晶晴恰恰也是“观光式支教”的一员,持续掀起了热议。

1

龙晶晴的走红可以追溯到去年,她身上带着海归女学霸、连续10年支教以及最美支教老师等标签,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迎来铺天盖地的流量,她也成为新一代“网红支教老师”。

让她从网红跻身为主流人物的,是人民日报在去年9月发的一篇文章——《龙晶晴,你火了》。

然而才短短几个月,前后的反转就让我们措手不及。

最近,龙晶晴的热度又火上一层楼,但原因很讽刺:她的公益人设崩了。

前几天,民政局对她违法募捐的行为以警告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她将违法募集财产退还捐赠人。

这只是翻车的一方面,引起更多质疑的是她的公益作秀争议。所谓的“10年支教”,其实是每年去一次,时间只有短短几天。

在她的视频中,她永远精致美丽,清新明媚,皮肤比每一位学生都白皙,站在人群中间,露出标准的微笑。

好看吗?确实很好看,但显然和支教老师的生活定位不匹配。虽说爱美之美人皆有之,但在贫困地区,落后的设施条件以及繁重的支教工作,根本不可能保持这份美丽。

在她的视频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她不仅带着专业的摄影团队,甚至还带着无人机、滑轨等设备。

特别是当她组织的5000元一人的公益项目曝光后,更是让人产生怀疑她究竟是在做公益,还是做生意?

龙晶晴经营着两家公司,主营业务是招收支教老师,报名者交5000元就可以参加为期5天的文化体验,活动里面还写明:支教结束之后,就会颁发中英版支教证书。直白来说,这就是打着支教幌子,增加履历的厚度。

2

龙晶晴陷入舆论漩涡,背后的公益和商业问题引发热议。

记者走访湘西支教地,采访了不同的人对她的评论,有学生表示不想被拍摄,会愤愤不平地问,“为什么你每次来,都要带拍摄的人?”

长期支教老师刘勇也表达了他的看法,“我不完全反对短期支教,但是需要提供一些素质教育方面有趣的课程”。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为龙晶晴鸣不平,认为公益人也是需要生存的,她也确实做了一些好事。

不可否认,公益的长远发展和商业力量密不可分,但需要找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让公益事业在商业的助力下,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构建良好公益态势。

小益相信,龙晶晴一开始确实是好心,但光芒来得太顺利后,难以抵挡名利的诱惑,才会在镜头前展现不真实的“真善美”。

3

人心经不起考验的,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龙晶晴认为自己是在打造个人“IP”,希望大家把她当作一个传播的载体、平台,能够为更多的优质乡村教育项目去发声。

但这样摆拍式的支教方式,显然是弊大于利。带着作秀性质的公益,像综艺真人秀,行动如蜻蜓点水,效果如隔靴搔痒,最终并不会给农村孩子带来什么好变化,反而透支公益的公信力。

就像扶贫真人秀《变形计》,节目组挣足了话题,城市孩子挣足了流量从而成为明星网红,而农村孩子呢?他们只得到了更多的绝望和无力感。

既然是做公益,要么踏踏实实支教,要么将镜头聚焦到广大支教老师身上,而不是沉醉于打造个人IP。

在广袤的大地上,长期缺支教老师,但从不缺摆拍公益人。

正所谓,踽踽独行难,众行者易趋。

如果越来越多的摆拍公益人进入支教领域,那教育这片净土势必会被物欲侵蚀。

支教公益这个领域,容不下虚假和污染,嘉奖的掌声,也必须留给踏实耕耘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