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职业道路,按照性质来分,就是体制内外两种。人数比例现在大致是2:8,十年后大概是3:7,二十年后是1:9。
这个一直在变化,我分析过多次,该比例曾经是10:0,甚至我也预测过接下来的三十年,具体大家见这里《什么时候“医师公”没现在这么吃香呢?》。
这两种职业道路,可以互相切换,难度各有不同。我们将跳槽种类总结下,无非就是如下四大类。
1,体制外跳槽;
2,体制外跳进体制内;
3,体制内换工作;
4,体制内跳出来。
很明显,本文就是主要写给第1类本身就在体制外的人,你要知道在中国的体制外生存之道。
本文更是告诉第4类人,这部分人的职业思维跟应届生没有多大区别,对于体制外的发展主要靠想象,有些甚至从体制内跳出来直接创业的,可以说1000个里面1个能成功就不错了,基本是一败涂地。
有句话叫“还没学会走路就想着跑”,就可以很恰当地来形容这部分人。打工都不会,还创什么业?
我提醒各位群友和读者,此后留意你的亲友中那些2022年还从体制内直接出来创业的人,你可以做下善意的提醒,否则他们的结果轻则损失了半辈子的财富积累,重则锒铛入狱、连累亲友、家破人亡。过去十年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你留心观察即可。
当然,有些担心这个风险的人,他们会想法设法用公家的钱去创业,而你投简历甚至托关系进去了,你的处境就更难了,你的工作叫做“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展”,具体原理和对策,分别看这里《国企新成立的子公司,也算国企吗?能不能去?》、《碰到“无法完成的任务”,我该怎么办?》。
大家看下体制内外的人,职业高度和收入曲线图如下。
抛物线ABC,就是体制外道路,看起来工资高,但比较苦逼,身心俱疲的样子,而且中年后尤其接近退休C点时,不断下降。
射线AD,则是体制内道路,不需要跳槽,稳扎稳打,但是一开始基数不高,年轻人进去后容易有无力感,就是“感觉一眼望到了头”,对于觉得自己能力强的人来说,很是难过。
最终两者所赚得的财富,体制外其实就是上图旋ABC包着的面积,体制内则是直角三角形ADC的面积。
这个ADC的面积,在每个城市实际上接近是个定值,如果你在体制外想赚到比同龄体制内同学更多的财富,则你要么提高你抛物线顶点B的绝对高度,比如同学在老家体制内年入20万的时候,你在杭州阿里年入100万,要么你拉长A、C两点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退休后还为孙子、为儿子甚至为自己继续打工。
我幽哥提倡的当然不是后者,而是鼓励你年轻时就为冲击最高的B点而努力,有时外包岗位、996加班、工作不能摸鱼、起早贪黑、租房住、大城市的“二等”居民、忍辱负重,我甚至都是鼓励的。
因此,体制外最大的要求是,年轻时要勤劳。懒惰不适合体制外,你记住即可。
懒惰的人,在体制外绝对混不好,尤其年轻时(45岁之前)。有人35岁、30岁甚至25岁就想躺平,那你别待在体制外,否则很惨。
经常有体制外懒惰的人来提问,都被我一顿骂,也有试用期想跟领导对着干的人,也是一顿教育。主要我是告诉更多的体制外的人,这叫适者生存,不是骂你本人。
体制外第二个要点是不断学习,也就是你的学历和学识都要不断提升。这个学习是终生的,当你毕业后就不愿意再学习,那你不适合体制外。除了学历,学识还包括各种技能,在大城市当下主要就是岗位技能、语言熟练、软件技能、管理能力等。
体制外第三大要求则是求职技能,这当然包括跳槽、谈薪、应对裁员的技能,这些都属于求职技能,也是我80%的文章所讲的内容。
此外,我们在主业发展、副业开拓和生涯发展的过程中,体制外需要积极进取,而不是靠关系或者其他歪门邪道。所以体制外发展不能好面子。
如果你好面子,那不适合体制外,你最好另谋他路。体制外类似打造自己的市场价值,将自己的五天八小时工作时间待价而沽,出高价者得,没有忠和义的成分。好面子、讲忠义,尤其愚忠的人,不适合体制外。体制外是资本的属性,利益最大化。
以上,勤奋、好学、会跳槽、不好面子,四大体制外生存法则,大家可以对照自身。
如果你全部具备,则在体制外发展游刃有余,且不会弱于你当地的公务员同学,一辈子积累的财富也不会少于他们。
如果你只具备三个,则发展受限,勉强够活,不温不火,一般人吧。
如果你只具备两个,则你属于体制外劝退的范畴,还是另谋高就吧。
如果你只剩下一个甚至一个都不具备,那你刚毕业就要进体制内,否则你在体制外会穷困潦倒、郁郁寡欢、还不如祥林嫂,生命都有可能某天在你还算年轻时无疾而终。
说了这么多,对于应届生,一般都是勤奋、好学的,具备了两点,需要补上其他俩,才能在体制外生存。
就怕有人毕业后就进了体制外,却抛弃了仅有的俩优点,开始懒惰、厌学,这就茕茕孑立了,等着贫困一生、郁郁而终。就怕去世的那一刻,都不得其解,不能理解,还觉得上天不公。
最后,你问:什么人适合体制外?
可以这么回答:勤奋不懒、好学上进、懂得跳槽、不好面子的人,适合体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