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部门确认: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已启动!有3个难题待解

黑龙江等省教育部门确认:教育部根据“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咨询提出的建设学科建议名单,已经启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

虽然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工作已经启动,但入围高校名单仍没有公布,至于什么时候会公布,估计谁也说不准。

不过,各地支持本地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信息是“满天飞”。比如南昌大学,被确定为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大学整体建设单位;河南省加快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打造河南省高等教育“双航母”,并投资55亿元支持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开展一流学科创建工作;安徽省重点支持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4所高校的优势学科进入“双一流”培育学科。

国家层面的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现在的很多信息都源于大家猜测,我们暂不去讨论这些,而是聊聊3个待解的难题。

第一个难题:怎样破除“等级意识”?

国家“双一流”建设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个国家战略,一方面是为了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破“身份意识”。

在首轮“双一流”建设遴选要求中,明确提出:认定“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破除封闭固化的做法,打破终身制。

“211工程”和“985工程”都是“终身制”建设模式,带有明显的等级意识,入围建设的高校会长期得到资源倾斜,所以211高校和985高校分数线较高、毕业生认可度也较高。

“双一流”建设要打破终身制,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破除人们的“等级意识”。“双一流”建设的目的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和学科,且实行动态管理,并不是为了把大学分为一二三等。

可是,我们看到,以前很多单位招聘员工,要求毕业生是“211高校”毕业生,现在这些单位仅仅是把学历要求改为“双一流大学毕业生”。这说明人们的等级意识没有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而减弱。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已经启动,这轮建设会不会破除大家的“等级意识”呢?恐怕很难。

这也不怪,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之中,基本上任何东西都有等级之分,大学照样免不了俗。就算现在出台规定,要求所有人都不准对大学进行分级,也改变不了什么,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认为的“好大学”和“差大学”。

事实上,在破除“等级意识”这件事情上,我们几乎没有解决办法。

第二个问题:能否确保公平?

每到“双一流”评审的关键时刻,总有人担心会发生不公平的事情。而不管专家们如何强调会确保公平,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时,都会有一些人觉得不够公平。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公平,不是指“双一流”评审过程中的公平,它是指专家在评价高校时,数据权重的分配是否公平。

每个大学有每个大学的优势,每个大学有每个大学的强项,我们如何公平地评价每个大学的优势,然后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哪所大学能入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以及确定哪些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不符合建设目标,被踢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第三个问题:如何均衡各方利益?

曾经有一位在校大学生问了一个问题,他说自己的学校实力很强,又坐落在经济发达地区,应该能入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告诉他:能不能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不是只看高校办学实力,也要看地理位置、战略需求、教育资源的平衡等因素。

我们还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部分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没觉得自己有多幸运,它们认为自己本身就是211高校,或本身在某个领域就有很大优势,是凭实力入围的;而许多没有入围“双一流”高校名单的高校,觉得自己吃亏了,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

“双一流”评选如何均衡各方利益,让入围的高校“高兴”,同时让落榜的高校“不难过”,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日话题:你认为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会不会有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被踢出建设队伍?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