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地评线]东湖评论:落实好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让教育公平深入人心

近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引发广泛关注。

就近免试入学早在1986年我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已有提及,《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2014年起,各地教育部门启动就近免试入学,2015年,教育部出台19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工作方案。免试入学政策发展至今,对教育公平发挥积极推动作用,今年教育部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全覆盖,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的进一步推进,更是落实“双减”的有力保障。

就近免试入学有什么必要性?就近入学保障学生在家附近学校就读,大部分地区将“就近”学校划分在距家三公里以内,适当的家校距离,保障了学生的睡眠时间,有效杜绝了早上从东边到西边,晚上从西边到东边“长途”潮汐式入学现象,还从源头上避免“择校难”的焦虑。其次就近入学减少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上学时间的压缩,学生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锻炼,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睡眠、体质健康管理。免试入学则是从杜绝不必要的超前教育角度出发,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作为前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得提前招生、提前录取,保障义务教育零起点教学,教育公平原则就得以凸显。说到底,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不仅在教育公平上下足了功夫,还针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择校难”现象做出了科学的应对。

落实就近免试入学全覆盖,要做好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而非乡村,集中在老城而非新城,这给各地家长带来选择困难。居住在乡镇或新城,就近入学是否意味着孩子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是人之常情,这才是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原因。执行部门若只遵循政策而不均衡教育资源分布,政策推行将步履维艰。重庆为均衡教育资源,在高新区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巴蜀科技城中学,提升薄弱区域教育素质;武汉经开区引进本市优质教育品牌——武汉外校,在本地建立分校,有力塑造区域优质教育形象。家门口有好学校,孩子自然在家门口上学。

落实就近免试入学全覆盖,主管部门要根据新变化“审时度势”合理划分入学片区,做好区域教育布局。例如,厦门在历史形成的、优质资源较集中的老城区,采取初中相对强弱搭配、小学相对强弱搭配的形式进行对口派位入学,此举不仅有效减缓热点学校的招生压力,杜绝重点学校重点班的出现,没有了“重点学校”,师资相对均衡,“学区房”热度自然消退,区域内各公办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正视社会教育发展需要,是当下教育改革正在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就近免试入学自试点以来已取得良好成效,相信在接下来的教育改革中,教育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进一步推动全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稿源:荆楚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