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要说“鸡娃”的依据是为什么,每个施行此教育的家长都会道出无可辩驳的证据,但串联来串联去,和学习能力、成绩、好大学这几样是分不开的。虽然“鸡娃”的过程艰辛又费力,但谁不想让孩子有更好的成绩和未来呢?唯有早些努力,早些较劲,才有机会在将来的竞争中夺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也许就是大部分父母狂热教育的目的所在吧。
当然,“鸡娃”始终只是个教育方式,能不能凭借这一方法来培养出期待中的优等生,还是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家长始终是提供资源的一方。如今,无论是线上的网站还是线下的广告宣传,都充斥着与教育相关的一切,这样的社会趋势,想必和父母们的教育焦虑也是分不开的。
陈姐有个正在读高中的女儿,这段时间,孩子的成绩从原先的300多,渐渐提到了前10,这可把陈姐夫妇乐坏了,看着女儿一天天在成绩上的进步,两人也是欣慰的。
其实,女儿从读小学开始,学习一直还算不错的,无奈所读的中学条件较差,孩子后来也没有如愿考上当地的重点,转而去了当地一所较为普通的高中。
父母原以为孩子可以继续保持以往的学习水平,但没想到的是,上了高中之后的女儿,反倒开始遇到各种难题,先是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而后是做不完的习题,考试偶尔还来几个不及格。
这样的变化,让女儿的心情一落千丈,整天沉浸在提升成绩的无奈之中,一旁的父母也觉得很失望,还试图说服自己这孩子也许就是不够聪明,高中成绩也只能如此了。
不过,即便父母再失望,孩子的老师也总会鼓励两人,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上到高中之后,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有些同学花的时间比较长,有些同学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就能适应,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持到底。
在老师的劝说下,女儿开始对成绩下降的现实慢慢接受,不再怨天尤人,而是沉下心来努力。直到高二分科后,孩子选了最擅长的几项,成绩开始迅速提高,也就是开头我们所看到的,从年级好几百冲到了年级前十了。
读高中后才懂,影响孩子成绩并非是智商问题,而是这个能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这些孩子在初中阶段成绩大多是不错的,一到高中就不行了,情况严重者还会引发抑郁情绪,从而面临休学的境况。就像下面我们要说到的小李。
在同学们眼中,小李是一个妥妥的学霸,而他的中考成绩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顺利考上区重点后,带给自己的,远远没有想象中这么美好。毕竟是在重点班,所以小李身边人的学习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而一直在初中时期保持前三名的他,渐渐被竞争到了中间的位置。
没有了周围同学的赞赏,也没有了老师的“独宠”,小李开始在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泄气,尽管有为了成绩在特别努力,但周围的强烈对比,让他看不到希望和进步。
再后面,无法适应重点班节奏的他来到了平行班。原本觉得去到平行班之后成绩会有显著提升,没想到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原地徘徊。这样的落差,让小李彻底失去了信心,而且也不愿意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从原本一周请一次假,到后面不愿意去学校,只要一说返校,整个人就别扭了起来。
无奈之下,爸妈只好让她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当说到休学的打算,小李又执拗地摇头,但整天只是闷在屋里,久而久之,父母也管不了了,好好的一个孩子,就这么颓靡了下去。
我们都知道,高中阶段的竞争程度会变得比以往更大,而这也要求学生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快学习节奏。如果孩子初中的时候成绩很不错,其实学习这方面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对成绩有影响的,是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表现,即“抗挫折”的能力。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提到原生家庭,虽说孩子的抗挫折的意识和培养是在学校的教育,但能力的形成一般是来自于家长的培育中,而有意识的家长是特别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的,就像甘地夫人的教育模式。
在儿子拉吉夫在十三岁的时候,需要进行一项手术。当知道自己要上手术台的时候,儿子就像所有的孩子一般,表现得非常焦虑,于是,医生提议让妈妈先和孩子好好沟通,可以尝试骗骗他,告诉他做手术一点儿都不痛。
但在交谈中,她告诉儿子,即将要做的手术其实是存在危险的,但专业人士会尽量让你减少受伤。在结束手术之后,你可能会觉得特别难受,而这些难受是需要自己去承担的,如果你因此吵闹,男生也不会马上消失。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坚持下去。
在面临困难时,甘地夫人告诉孩子要坚持和勇敢,而不是通过谎言来逃避手术的本质。她也让孩子明白,无论现在或以后会面临多大的困难,都要学会承受并好好面对。
总结:有一位名人作家曾经说过,敢于面对痛苦和失败的能力,也被称作是“钝感力”,而“钝感力”也就是家长经常教导孩子的忍耐力,以及在困难面前的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想要让孩子形成这种能力,平时我们也要有意识和有目的地去培养,久而久之,孩子也明白,困难面前应当要坚强和勇敢,退缩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