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科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各行业不断发展,压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这一切都源自于越来越不可控的社会压力。
虽然学生有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的权利,但在实际中,却很少有岗位能够真正达到朝九晚五,不加班,于是“996”,逐渐成为了当代毕业生口中常常提起的词汇。
“996”成为常态,大学生们为何不选择拒绝?
如今的社会压力不仅仅体现在工作内容的繁重,还表现在找工作方面,毕竟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也不是一次两次被盯上热搜了,而这也与年轻毕业生的择业标准有关。
毕业生们想要的工作是五险一金,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工资在平均值左右,偶尔加班但需要有加班费,当然了,最好是不用加班,但这些条件在如今的社会,几乎无法被满足。
因为疫情和“学历歧视”的影响,大多毕业生无法拿到合乎他们标准的薪资待遇,因此毕业生们往往会将目光投向一些高薪行业,盼望以此满足自己的就业薪资期待。
如今在蓬勃发展的高薪行业无非是互联网公司、直播运营公司、金融公司,还有曾经火极一时却迅速冷却的互联网教育公司等等,然而这些公司并不像学生们以为的那般美好。
虽然这些公司因为营收高,因此工资方面比较满足学生的需求,可在另一些方面——工作时长、加班、双休,则没有保障,真实的工作时间往往比“996”要更加可怕。
“996”指的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上六天。很多学生以为这样已经很过分了,但实际上996后面往往还跟着一句y隐形的“无底线加班”。
高薪行业的工作量一般都很恐怖,因此员工们往往需要“早上提前来,晚上走不了,回家继续干,周末休不着”,哪怕是下班回家,学生的工作任务很可能还是完不成。
但这种加班有没有加班费呢?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已经规定了工作任务,如果完不成,加班就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和老板没有“任何关系”。这几乎等于“霸王条约”,但大学生们为了生计却不得不忍受,令人心酸。
“715”引起大学生热议,工作标准令学生迷惑
作为企业家,讲求效率和效益,这可以理解,但因此失去了做人的同理心,将效益摆在了学生们的健康前面,践踏着学生,也践踏着自己生而为人的本性,却是不能理解的。
而在学生们对996怨声载道的当下,还有企业家在被问到毕业生中的过度加班问题时,给出这样的回答:“996”算什么,我们西贝的都是715。听起来,他很是惊讶。
他惊讶什么呢?他所谓的“715”又是什么呢?很多还在校内的大学生以为“715”是早七点,下午一点,一周工作五天,但深谙套路的毕业生们则没有那一份天真,表示:不可能。
的确,真正的“715”是学生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这意味着什么?学生将全勤无休,每天除去工作时间,只有9个小时,还要包括上下班的路程,令人迷惑。
但笔者感到更加迷惑的是,原来这位企业家惊讶的原因,竟然是觉得学生们996的加班还达不到他的标准。可想而知,按他的标准,学生不仅没有自己的生活,健康也无法保障。
就像昨日看到的一则新闻,某某跳动公司一名刚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学生,他将青春年少永远留在了充满加班和压力的28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让笔者又痛心又气愤。
如果要委婉说,这无异于将大学生和智能工具人的画上等号,如果不客气地说,就只能效仿鲁迅先生的话了:我从这位企业家的话缝里看出字来,整句话都写着两个字是“榨人”!
虽然随后贾国龙表示“支持学生的自愿奋斗”。但大学生们仍然不会买账,自愿奋斗在职场中,与自愿加班的自愿和弹性上下班的弹性,本质没有区别。
这与直接下发过量劳动任务,让学生因为无法完成而“自愿加班”,以及“自愿回家工作”是一样的,而这也是“三胎”迟迟无法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毕业求职时,大学生要擦亮双眼
如今的就业问题是学生们面临的大难题,无论是岗位还是薪资待遇都较从前有所差别,因此很多学生可能会为了追求更高的短期效益,而选择投入一些“996”公司。
但实际上这样是得不偿失的,这样的工作大概率需要无偿加班,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不说,身体健康也得不到保障,奋斗的本钱被损耗了,学生长久的发展更加无法得到保障。
学生们最应该记住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愉快是最重要的,不要认为自己还年轻就随意消耗,这样往往会造成更可怕的后果。
另外,遇到不公事件时,也要勇敢地申诉自己的权益,时代的发展和新的框架都需要年轻人去推动、去构建,如果每一个学生对于乱象都保持沉默,未来也必会随沉默一起腐烂。
今日话题:对于加班成为普遍的现实状况,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