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识字”、“汉语拼音”这两个学习内容之后,一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三部分——“课文”部分,第二篇课文的课题叫《小小的船》。文中第四行的一句话引发了一位学生家长的质疑:这位家长从小时候到现在,所见到晚上的天空都是漆黑一片,而课文中既写到了“闪闪的星星”,又写到了“蓝蓝的天”,这两种东西可能共存吗?家长纳闷:课文中出现了这种“bug”,为何编者就是不肯改过来呢?
那么问题来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会不会同时存在?
从理论上看,这种情况是可以存在的。我们且看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这一课中第一句的描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你可能会说《少年闰土》只是节选于《故乡》这部小说,小说的内容是虚构的,小说中的场景描写也不一定是真的。
但是,如果你身居农村地区,在空气清新的农村之夏,傍晚时分,太阳还未完全下山,月亮早已探出头来,碧空如洗,更如同一块湛蓝且巨大的蓝宝石,月儿旁边的星星显得格外调皮。
作为一个80后的农村人,小时候的老家,周围并没有高楼,盛夏的傍晚,一个人独自伫立在庭院向西仰望天空,夕阳吻着西山,皓月当空,刚开始星星并不多,湛蓝的天空总能带我进入无尽的遐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的颜色由浅蓝变为深蓝,再由深蓝转化为墨蓝。如果月亮够亮的话,月光能照亮乡间的羊肠小路,甚至能看清语文书上的每一个字。
记得在我上小学之时,我们这边实行的是五年制小学,那个时候学校对对学生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可以前往市区名牌初中学校就读。于是,我们不仅白天要在学校上课,晚上也要去学校参加“晚自修”做卷子,如果是月夜参加晚自习,我们甚至连手电筒也可以不用带就能看清回家的路。
当时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天还没完全暗下来天空中的那一抹蓝,蓝得让人心灵变得宁静,蓝得让人心醉,儿时的趣事和天空中的蓝天、繁星和明月,成为此生记忆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可能也是对这一些记忆的眷恋,所以我20年如一日坚守在老家所在的学校任教,为山旮旯学校“守巢”。
一个朋友在还没结婚的时候,她骑着一辆单车前往西藏“穷游”,看着她朋友圈发的照片,真的非常羡慕她的经历:深蓝的夜幕中,繁星成了一种奢侈的装饰品,那里的夜空确实美得出尘脱俗,美得心惊动魄,在这地方游览,天堂仿佛近在咫尺。
当然,在大城市地区,晚上很可能会直接漆黑一片,毕竟在空气质量方面,无论是沿海地区的乡村,还是遥远的西藏,在蓝天的清晰度方面都比很多大城市要好上很多。那位家长在大城市的夜空中看不到碧蓝如洗的天空和美不胜收的繁星同时出现,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