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如今的教学模式和难度也在发生变化,但其中最牵动人心的还要数高考方面的改革。
2021年是“八省联考”的第一年,同样也是“3+1+2”模式第一次郑重地走入大家的视线范围之内。
这种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文理分科形式,它将6门副科拆分成了两大部分,其中物理、历史作为理工与人文社科两个大分类的必选项,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二选一,随后再在剩余的4门课程中进行随意搭配,组成自己的“最优解”。
组合方式的增多,让学生们不再拘泥于史地政、物化生的固有模式,如果选择得当,可以完全合理规避短板,在高考中更上一个台阶。
然而作为新高考的第一批尝试者,不少同学由于经验不足,被迫成了“摸石头过河”的人,于是难免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发生。
“史地政”、“史地生”让不少同学翻了车
其实在真正看到新高考的试卷之前,家长和学生对于“3+1+2”模式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在选科方向上也更倾向于挑选自己擅长的科目,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长项”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因此在2021年高考中,选择“史地政”、“史地生”的同学并不在少数,可现实却给予了学生沉重的一击。
以辽宁省新高考数据为例,在赋分制下,理科方向的本科控制线是336分,而历史方向的本科线却高出理科120分之多,达到了让人绝望的456分。
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如果大家的3门主科成绩都在100分,那么选择文史类的同学即便是副科全部及格,也未必能够在赋分制的规则下顺利达到本科分数线,只能无奈选择专科。
而在同等情况下,选择物理类的同学,哪怕在“2”的部分有一门学科完全不作答,可按照赋分制的要求,也有可能顺利进入本科。这样一套“内卷”下来,对于偏向于文科的同学真的不太友好。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选择“史地政”、“史地生”的同学顺利达到了本科规定分数线,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仍旧显得格外困难。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专业覆盖面比较窄,再加上个别专业有明确的副科要求,这就使得选择这两类组合的考生很难掌握主动权,只能在自己的安全范围内进行挑选。
所以在高考结束以后,不少家长和相关学者也在积极探讨,希望能够寻找出最具性价比的学科。
新高考也有“热门”的选科组合,专业覆盖广优等生容易拿高分
从各省份发布的相关消息来看,继八省联考之后,又有7个省份将陆续加入新高考的行列,那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同学们该如何选科呢?
其实以家长们的态度来看“物化政”反倒是成为了新晋的热门组合。
一方面,从学科覆盖面来分析,“物化政”组合的专业报考率能覆盖到96%以上,未来不管是报考警校、军校都不成问题,这就足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另一方面,“物化政”难度系数虽然比较大,可优等生拿分依旧很容易,毕竟物化本身考验逻辑的地方更多,而政治即便是需要背诵,对于学霸来说也不成问题,但同样的组合中等生请慎选。
因为尽管政治学科只需要背诵,但物理加化学的组合对于普通学生仍旧是不小的考验,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很容易在赋分制下“翻车”,所以这一组合对优等生来说是拿分利器,可却容易成为“中等生”的陷阱。
在12种组合之下,同学们还是要考虑“适配性”
可以理解学生们想要拿分的心情,但选科不能人云亦云,还是要根据同学们自身的情况“适配”,这样才能将利益最大化。
在笔者看来,高考虽然是全国统考,可本身还是省内同学的竞争,因此班级以及年级的排名反倒没那么重要,还是要看单科优势再决定,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另外,从专业的选择上来看,物理虽然要比历史在报考时更具备优势,但同学要是真的在文科有十足的把握,那么就别硬学物理,这对于不擅长逻辑题目的同学而言难度还是挺高的。
最后同学们如果已经确定好专业、院校,就不要轻易更改选科方式了,毕竟三年的学习时间乍一听似乎很长,可考虑到高中的学习体量,总体进度还是很赶的哦。
互动话题:你在新高考中,选择的是什么样的组合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