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国家线大涨”,“文学国家线创历史新高”,“教育学国家线飙升几十分”……对参加2022年研究生考试的考生来讲,今年注定是非常艰难的一年。
1)考研,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吗?
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以“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动机报考研究生的占比36%,位列第一;排第二的考研动机为“继续深造,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占比21%;排第三的考研动机为“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占比17%。
即将离开校园的陈同学,2022年研究生考试成绩不算太理想,虽然初试成绩让她比较满意,但因为报考院校的复试线非常高,她只能选择调剂。不过陈同学还没有做出决定,她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再辛苦一年,继续参加2023年研究生考试。
至于为何考研,陈同学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工作。她说自己就读的本科院校影响力一般,因此考研报考了一所名气比较大的高校,等研究生毕业之后再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体制内单位招聘考试,这样岗位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更容易进入层级高、待遇好的单位。
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突破1000万,达到1020万人。这些高校毕业生大多出自普通家庭,他们考研,是要解决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业问题,纯粹为了提升学术水平而考研的高校毕业生,少之又少。
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文凭就会一直“通胀”,学历的社会价值就会一直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考研,即便拿到研究生学历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但起码可以实现“保值”。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通胀”因素,学历与薪资仍是成正比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同时去同一个单位上班,研究生的薪资通常都会比本科生高;单位招聘员工,资历差不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竞聘一个岗位,在学校名气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研究生也通常比本科生更有优势。
2)拿到研究生文凭,再报考编制
有几个现象变得非常普遍,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加入“考编大军”的队伍中;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有更多的体制内岗位可供选择报考,他们不进体制内不罢休。
公务员考试、教师编制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国企招聘员工考试等,吸引力大批研究生报考。公务员考试的地市级、省级以上岗位,研究生参考比例越来越大;甚至有不少研究生选择报考乡镇公务员岗位,先进入体制内,再谋求通过选调等方式转入层级较高的单位。
高校毕业生选择考编,既是因为编制代表着稳定、有地位,也是因为进入体制内,待遇较高,生活质量比较高。普通人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他们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很难在残酷的职场中立足,更别提创业了,大多数会成为创业场上的“炮灰”;摆在他们面前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出路之一就是报考编制,花个几十上百的报名费,努力备考,考上了就“赚大了”,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大损失。
近些年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想找一份体面一点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好不容易进入了“大厂”,也可能在几年之后被“末位淘汰”,大家都有很强的危机感,都很向往体制内工作。
3)卷起千堆雪,考研难,考编更难
2022年考研,我们听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有300万落榜生”。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会录取100多万学子。400多万考生,录取100多万,单看录取率,很残忍,大多数考生被硬生生卡在“研究生门外”。可是编制考试,通常都是几十个人中录取一个人,这是把绝大多数考生排除在外。
学历通胀,社会内卷,考研难,考编更难!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2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中,“百里挑一”的岗位比比皆是,部分岗位的竞争比甚至达到几千比一;四线城市下辖某县直中学,招聘20名教师,要求必须是研究生或211高校/“双一流”高校毕业生。
有人说,大批高学历人员涌入体制内,是社会僵化的表现,他们鼓励年轻人逃离体制,拥抱更大的世界,但有多少人会认同这种讲法呢?大家都在用脚投票,所以答案很明显了。
今日话题:你认同高学历人员以进入体制内为求职目标的做法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